【經濟論壇】從韓國研發役制度看我國運用兵役制度延攬產業科技人才之未來
錢思敏 (2005/07/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7期》
在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向高附加價值產業調整轉型發展之際,科技人才的投入實為達到此一目標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除了積極的從學校教育培養科技人才之外,從兵役制度釋出科技人才,則是短期內快速解決人才不足問題的方法。
我國科技人才不足的問題因為近年產業轉型的需要而日益嚴重,因此,政府自1999年起開始改變國防工業訓儲制度的申請單位,由政府及財團法人研發單位放寬到民營企業,同時,也將服務年限縮短為四年,役男參與人數逐年增加,也由於能夠提供長期穩定而優秀的人力,民營企業對此制度也有相當高的評價。
然而,受限於國防訓儲制度的主要目的在扶持國防工業發展的規定,同時,對於申請用人的單位之審查制度過於複雜的情況下,遂有改革國防訓儲役,而以研發役替代,作為延攬產業科技人才的兵役制度。
韓國研發役制度之經驗
韓國早在1973年即有將兵役制度之人才釋出於工業、礦業、建設業、能源產業、水產及海運業等當時主要產業的作法,而到了1989年開始有研發役的制度。研發役就是將原本服一般兵役的科技人才,轉為以從事研究發展活動的替代兵役制度,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國家競爭力,將兵役資源的一部分在適當範圍內運用,使人力活用,所謂「適當範圍」是指韓國兵務廳長所選的指定企業及研究單位。參與的役男必須是在國家發展、研究領域技術資源之需要,擁有碩士以上學歷,且從事於相關之專門領域之工作,服務期間為四年。以下就針對韓國研發役制度的主要內容進行分析:
(一)役男規定
1.科系限制:研發役役男最基本的是必須符合碩士畢業資格,且科系必須符合規定,才可參與研發役,系所包括自然學系、人文社會學系、國防產業之外,還包括主修領域在專業設計之博士及碩士,如設計碩士及博士、產業設計碩士及博士、工學碩士及美術學碩士及博士(主修產業、視覺、產品、室內、包裝設計學者)等,不過服飾設計師、工藝設計師等藝術關聯領域(國外學位Master of Arts)不在此範圍內。修讀基礎醫學者的專業人員必須是醫科、齒科及中醫研究所等領域之內。
依研究領域別來劃分,錄用科系主要是電機電子情報、通訊、化學、纖維、素材、生命科學、食品、建築土木環境、機械金屬、材料、基礎醫學、(產業)設計。從前述科系範圍內涵來看,可發現與韓國近年所推動之十大動力產業(註)之範圍相當接近。
韓國研發役制度、兵役制度、科技人才、產業競爭力、替代兵役、國防訓儲役、新興產業、研究開發、用人單位、政策引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