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開放人民幣兌換對台灣銀行業之影響
黃永慧 (2007/07/06) 《台經月刊第30卷第7期》
人民幣兌換之需求
(一)觀光消費
台灣和大陸之距僅隔一台灣海峽,其地理位置、語言文化相近,而關係也從而密切。從1987年開放大陸探親後,國人赴陸觀光已經歷20多年,2002年台灣首度開放二、三類大陸人士來台觀光,近年來,雙方觀光交流十分密切。陸客至台觀光方面,據陸委會兩岸經濟統計月報資料顯示,歷年來台觀光人次上,2002年有2,151人,爾後即呈倍數遞增趨勢。2003年大陸來台觀光客人數(12,768)甚且超越經貿交流人數(10,666),至2006年已達186,843人之多(見圖1),短短五年間,成長了85.86倍,總共累計275,136人次,相當驚人,而這些僅止於二、三類來台觀光人數名目上之統計,遑論不計其數的大陸人士以參訪或其他名義來台觀光;而歷年來台觀光成長率方面,2002年政策開放,隔年成長幅度達高峰493.58%(見圖1),2004年則大幅下滑至49.98%,2005年大陸宣布開放大陸人士到台灣觀光後,來台觀光成長率大幅增加,2006年大陸公布「中國居民赴台旅遊管理辦法」,放寬來台觀光,每日增為千人,成長率較2005年多了61.43%,達244.58%。
圖1 陸客來台觀光人數
國人歷年至陸觀光方面,由於政府不斷放寬限制,政策逐年鬆綁,1992年公布「旅行業辦理台灣地區人民赴大陸地區旅行作業要點」,觀光人次較前一年增加了371,138人,2001年全面實施周休二日赴陸人次增為3,441,961,2003年SARS疫情爆發,致當年赴大陸旅遊人數大為降低(見圖2),然影響並不大,2004年後旅遊人數又回復原先水準,達3,685,250人,至最新統計數據,2006年共計有4,113,470人,雖然台灣人口數有2,289.4283萬(統計至2007年5月),但擁有13億人口的大陸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兩相比較之下,其人口數約為台灣的60倍,然現階段台灣至大陸的觀光客遠多於中國來台的人次,2005、2006連續兩年,平均每年觀光人次破400萬人,平均每年攜入人民幣之金額不計其數,人民幣之兌換需求非常大,根據陸委會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台灣至大陸旅遊人數(4,113,470)為大陸來台灣觀光人數(186,843)之23.62倍;赴陸觀光歷年成長率方面,1992年成長率達最高為39.21%(見圖2),爾後起伏皆有,2003年呈現負成長,但2004年成長率上升至34.9%。
圖2 赴大陸觀光之台灣旅客人數
若依照以上兩岸遊客出國旅遊人次及成長率的歷年發展趨勢,加上法規放寬,台灣民眾可至多攜帶6,000元人民幣入境,再加上若全面開放陸客登台,伴隨北京2008年奧運會、上海2010年世界博覽會等外在條件加溫下,未來兩岸旅客觀光交流將更密切,往來人數只會持續遞增,不會減少,在如此龐大的消費市場上,可以預期人民幣兌換需求會大量暴增,公開使用及支付人民幣的現象也愈來愈普遍。
人民幣兌換、兩岸貿易、台灣銀行業、資金流動、台商投資、匯率差價、人民幣業務、金融監理、觀光消費、經貿交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