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5G時代下電信服務品質量測機制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5G時代下電信服務品質量測機制

蘇秋惠  (2020/12/09)    《台經月刊第43卷第12期》

隨著國際主要國家陸續推出5G商用服務,不僅使各國更加關注5G產業發展與潛力,也引發許多值得探討的議題。5G具有超大頻寬(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超大連結(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mMTC),以及超可靠低延遲通訊服務(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等三大特性,預期可帶來更多元的應用與體驗服務,故未來如何衡量5G的體驗品質(Quality of Experience, QoE)也將更受重視。爰此,本文將探討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 QoS)規管建議原則、5G時代下QoS與QoE量測方向,以及國際上針對QoE與5G之實際量測做法,提供我國主管機關未來研擬相關政策之借鏡參考。

 

ITU服務品質規管建議原則

用戶對電信業者的認知,取決於因服務、設備與電信業者的網路進行頻繁、長期之一系列互動。網路雖然是用戶與電信業者的主要接觸點,也是電信服務體驗的基本來源,不過仍有其他的接觸點會影響客戶體驗,例如:帳單計算、客戶服務、故障解決過程等。依據ITU於2013年發布之Series E Supplement 9,用戶在資通訊技術(ICT)領域較重視的QoS議題,涉及服務相關的資訊內容、特徵、合約條件、設備、文件資料、售後服務等。

隨著消費者行為領域逐漸受到重視,ITU於2016年發布Series E Supplement 10,以服務營運中心(Service Operations Centre, SOC)為基礎,引入服務品質管理(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SQM)與客戶體驗管理(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 CEM)之關鍵參數。ITU建議監管電信服務品質時,不僅要測量QoS參數,且要將QoE納入考量,QoE是一種主觀的評估方法,因此主要以客戶回饋為基礎,包含用戶對相關服務之滿意度等。具體指標包含技術面與非技術面,技術面如語音通話成功率、簡訊發送成功率、網頁瀏覽成功率等;非技術面包含服務供裝時間、故障恢復時間、客戶投訴解決、帳單準確性、用戶對網路的滿意度等(表1)。

 

表1 ITU服務品質參數列表

 

ITU於2017年發布《服務品質規範手冊》(Quality of Service Regulation Manual),建議整體服務品質的規管包含六項活動:定義參數、設定目標、進行量測、檢查、公布結果與確保法遵。其中量測的項目係以QoS參數為基礎,由主管機關、電信業者或獨立第三方執行,亦可能透過消費端蒐集相關量測數據。此外,將指標區分三大構面:顧客構面參數(Customer Interface Parameters)、網路架構參數(Network Infrastructure Parameters)以及服務效能參數(Services Functionality Parameters)。

5G服務品質QoSQoE下載速率可用性LTE轉換率技術指標客戶滿意度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