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從國際原住民藝術市場解析我國原民文化外交策略
梁曼嫻.鄭雅心.施翔云 (2017/12/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12期》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ti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on, UNESCO)公布資料,目前全球原住民居住於22%之土地,人數推估為3.7~5億間,約有7,000種語言,而推動原住民之文化意涵,其主要目的在於展現並維繫世上最豐富之文化多樣性(cultural diversity)。
就UNESCO立場而言,讓各國境內之原住民文化,透過不同方式向國際發聲,具有下列雙重意義:(1)讓國際間理解原住民在面臨現代化課題時,所迎接之挑戰與身分認同(identity);(2)讓國際間正視原住民文化對於文化多樣性與生物景觀(biological landscape)之貢獻。
國際間重要原住民文化政策爬梳
近年國際關心永續議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早年倡議保存多元文化,到以原住民文化推動環境永續與資產永續,而世界各地原住民(少數族群)文化價值再度引發世人關注。UNESCO 2015年對文化及永續發展政策主題之評估報告「UNESCO's Work on Cul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of a Policy Theme」,內容揭櫫國際原住民文化的各項智慧,以1993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柬埔寨「吳哥窟」(Angkor)為例,環境專家透過研究吳哥窟中原住民如何管理水資源,將其應用在現代環境保護。
除永續議題讓原住民文化與智慧受到重視外,國際上也遵循UNESCO文化多樣性表現,訂出相關文化政策,包括加拿大藝術理事會,對作家駐村及文化出版推廣計畫,強調原住民作家享相同計畫資金,如提供原住民文學創作資金、原住民作品翻譯資金等。表演補助計畫除舞蹈補助金外,亦增加差旅費(Travel Grants for Aboriginal Collaborative Projects),藉以提高原住民文化團隊的巡演曝光程度。
澳洲的原住民文化政策則在行銷上提具體規劃,運用各地文化藝術中心、文化機構及產業服務朝下述幾個方向努力:(1)藝術家及產業化發展(以產業方式支援原住民藝術家有所發展);(2)文化及社群(藉社群力量發展及教育民眾參與);(3)行銷及推廣(強化原住民文化人才行銷各項技能以推廣其文化能見度);(4)商業管理(輔導原住民對於藝術產業的管理技能);(5)人才聘僱,專業發展及訓練(各文化藝術中心負責拔擢人才及訓練);(6)維持資源及建設平台(長期管理原住民人才資源及給予資金、平台發表)。如上述之規劃,澳洲得以將其知名的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s文化有規模地推向國際舞台。
推廣原民文化與國際接軌之做法
最早將原住民文化推上國際的做法是採取文化結合觀光。儘管多數國家原住民文化在觀光業的引領發展下,改善社區環境、提高就業率,並獲得遊客注目,開發地區而保存文化,然根據研究顯示,透過觀光來推展原住民文化,並非是萬靈丹。以北歐原住民族群薩米(Sami)為例,在各政府協助下可保有其旗幟、議會殿堂,地名採用薩米語言標示,並建立薩米博物館等,促使其維持文化主體性。然不同國家對原住民文化保存或推廣方式、政策不同,也產生不同效應(Pettersson and Viken, 2007)。
原住民文化、文化多樣性、永續發展、文化外交、藝術節、文創產業、國際行銷、文化資產、文化策展、社區經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