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美英兩國之運動產業概況
林妍伶 (2007/10/11) 《台經月刊第30卷第10期》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強身健體已非今日運動活動的唯一功能,民眾更期待能透過運動得到休閒、娛樂與放鬆身心等效果。由先進國家的經驗觀之,各類運動競技賽事藉由媒體傳播與商業化經營推動後,不僅本身成為產值龐大的產業,更能帶動相關子產業的發展。我國雖然已將運動休閒產業納入積極推動發展產業之一,但相較於運動產業發達之先進國家,我國除運動用品製造業外之各類運動服務產業大多仍在發軔階段,不論經營環境或經營手法皆有待改善。若能擷取先進國家的經驗,應可有助我國未來產業之推動與發展。
當前運動服務產業發展較為興盛的國家概以歐美各國為主,其中美國各種職業運動賽事與運動服務產業均極為發達,可說執全球職業運動之牛耳,至於英國相較於歐陸各國亦不遑多讓。以運動商業化歷史來看,早期美國運動發展深受英國影響,許多運動組織運作方式皆師承英國(黃煜,2003)。但發展至今美國運動商業化程度已超越英國,根據統計,2007年美國體育市場規模約4,100億美元(Plunkett Research, Ltd, 2007),且運動品牌更占全球市場45%(中投網,2007),成為名符其實之運動王國。而運動產業除經濟上透過直接或間接參與,經數字量化後之實質效益外,亦融入休閒層面,像是閒暇時透過觀賞賽事或參與運動俱樂部等,除可量化之實質效益外尚存在不可量化之個人滿足程度,使運動活動逐步融入英、美兩國人民生活,此亦為運動產業蓬勃發展之重要基礎。因此,本文將就英美兩國之主管機關及組織架構、產業發展現況和推動政策等三個層面進行介紹,希冀能藉他山之石,收攻錯之效。
英國運動產業概況
(一)運動主管機關和組織
英國運動風氣非常普及,據英國DCMS (Department of Culture, Media and Sport)統計(2007),在調查前一個月中至少參與運動一次的成年人比例高達53.7%,即使是休閒時間較少的低收入者亦高於4成,顯見英國民眾大多擁有運動習慣,而最受民眾歡迎的運動項目則為步行、游泳、撞球、健身等(王志威,2006)。
英國運動主管機關主要為中央和地方政府機構、運動理事會和地方層級之學校和俱樂部。運動政策之擬定由DCMS負責,而DCMS於2006年推行之大型運動策略目標為:推廣運動至下一代、擴大運動的影響力(包含改善國民生活設施品質等)、極大休閒產業之經濟貢獻以及2012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之籌建等四項,另外也鼓勵地方政府發展運動休閒,期能滿足個人和社會之運動需求。至於行政管理則分別由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文化媒體體育部負責監管各區域運動理事會,各地運動理事會則是實際推動、發展和興建相關設施的單位,亦扮演政府決策者和各體育組織間的重要橋梁。各理事會則由英國運動理事會統籌管理,其經費來源為國家樂透收入(National Lottery)、國庫基金和私人贊助,所募經費則按人口比例分配至各地運動理事會(DCMS, 2007)。
至於非官方運動組織則有英國運動聯盟(The Confederation of British Sport, CBS)和英國奧林匹克協會(British Olympic Association, BOA),其中CBS透過對於運動品質的支持和相關資訊服務,來改善並發展英國的運動和娛樂;而BOA則持續針對奧林匹克競賽項目,規劃和訓練,其為一獨立運作之組織,企業贊助為主要經費來源(DCMS, 2007)。
運動產業、職業運動、產業政策、運動經濟、運動賭博、商業化、政府推動、運動消費、體育教育、發展策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