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志論壇】凱因斯模型的大膽加總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16/12/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12期》
大膽加總是總體經濟學的基本方法
經濟學常被分成總體經濟和個體經濟兩部分來教授,這兩部分看起來好像是不同的東西,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但它們應該只是用來看出不同問題的不同分析方法,也有不少人想由個體經濟行為做基礎,而推導出總體經濟理論,但仍未成功。美國康乃爾大學經濟系萬又煊教授說總體經濟學是一種大膽的加總,也許由大膽加總這個角度來看總體經濟理論,更能瞭解其用途和限制,也能更適當地設計和應用總體經濟理論。總體經濟學是把經濟做大膽的加總和簡化,而希望能因而讓一些問題更清楚顯現的方法。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最早提出的總供需均等模型或所謂簡單凱因斯模型,恰好可用來說明這大膽加總的利益和限制。
個體經濟學見樹而難見林
個體經濟學是推理相當嚴謹的理論,但其大部分內容是屬於部分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分析,也就是只分析一個人、一家廠商,或者一個產業的問題,而較少把不同產業之間的相互影響或互動考慮進來。例如教科書上說雞肉的價格會影響豬肉和牛肉的需求,而後兩者的價格也會影響雞肉價格,因此任何一種肉品供需因素的改變都會造成其他肉品市場的變化,但這第一層相互影響之後再進一步相互影響的結果如何,通常就難以再討論。而個體經濟學把這不同市場及不同因素的交互影響問題,統統推給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分析。
但一般均衡分析多半只是一個概念的架構,例如說整個一般均衡包括多少方程式和變數,在什麼數學條件下會有唯一的均衡或可以是安定的體系。但只用這概念是不易得到有用的推論,即使是目前常用的可計算之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實際上也是加總過的模型,其中的假設和真正經濟體系相比仍是非常簡化,其計算結果也只有一點點參考價值而已。
總體經濟學的大膽加總,包括把很多個市場大膽加總成一個或少數幾個市場,把某些變數大膽加總成一個變數,以及把可能較不重要的變數忽略掉。之所以稱為大膽,是因為這些加總常常不是自然可以加總,而是再加上很多假設之後才能勉強加總。而忽略掉的變數也不見得不重要,只是為了分析方便而先不管它或假設它不變而已。
我們常用的國民所得、物價指數、乃至貨幣供給量等變數,其實都只是把更複雜和多樣化的個別商品產量和物價,以及多種不同金融資產以某種方式加總而已,它們的變化並不能完全代表原先那麼多變數的變化,而加總方式也常會造成一些扭曲和誤解(請參閱陳博志,2014、2016)。
把幾個市場加成一個,甚至把所有產品市場加成一個總供需市場,也會忽略掉其中個別市場的問題和變化。但這樣的加總簡化仍然可以帶給我們一些不一樣的分析能力,因此仍有甚大的價值。
假設一個封閉經濟在貨幣和生產要素之外,共有n種最終產品構成n個相互關聯的市場,則一般均衡模型就包括n個供需均衡方程式:
D1 (P1…Pn)=S1 (P1…Pn)................................(1-1)
Dn (P1…Pn)=Sn (P1…Pn)................................(1-n)
其中Di和Si分別是i商品或勞務的供需函數,這些函數同時都受所有各種價格Pi的影響。
經濟學家雖然可說出這一般均衡模型可有均衡及可以安定的數學條件,但實際上我們並不知道這些函數的真正形式和參數。因此這一般均衡分析在實際並不能求解,而政策上也就難用。計量經濟學雖然號稱可以估計這些函數,但實務上都只是估計極度簡化之後的函數。即使像米和電這麼常見而重要的食品,也沒有大家公認可靠的需求函數之估計,所以相關政策總有很多爭議。
總體經濟、大膽加總、凱因斯模型、總需求不足、供需均衡、經濟政策、財政支出、乘數效應、一般均衡、經濟分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