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中國大陸台商供應鏈外移趨勢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中國大陸台商供應鏈外移趨勢

​​​​​​​沈暐家.林巍  (2022/11/09)    《台經月刊第45卷第11期》

國際情勢改變中國大陸產業供應鏈

20183月開始美國政府以縮減美中貿易逆差為名發動關稅戰,於當年發布三份關稅清單,課稅合計規模達2,500億美元,並於20199月全面提升關稅稅率至25%,同時發布第四份課稅清單之一部分;美國也同時向中國大陸在科技領域下戰帖,修訂《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出口管制改革法》,以強化相關法律規範及相關機構權力,將華為等擁有關鍵技術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規劃對14項新興科技進行出口管制等,避免中國大陸從美國取得關鍵技術,實現對中國大陸的科技圍堵。

美中貿易戰、科技戰爆發後,中國大陸本地及外資之資通訊廠商,為避免其在中國大陸生產之產品遭美國課徵高關稅,故其生產線外移或將產能轉向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現象更加普遍,因而促動了中國大陸資通供應鏈往東協、南亞、台灣、美墨等地分流的情形,美國在半導體產業和5G網通設備布建方面全力阻截各國與中國大陸的產業合作,造成全球相關產業的發展面臨新的變化。

20223月初爆發俄烏戰爭,3月底上海封城,不僅擾亂供應鏈也鎖住了內部需求,更導致供應鏈中斷,例如:蘋果因應封城首次轉移部分iPad產能到越南,且要求供應商增加額外庫存,作為應急方案,以防未來短缺風險。隨著地緣政治風險上升,根據歐盟商會和美國商會20225月初公布的調查顯示,分別有23%的歐商與52%的美商已轉移或減少在中國大陸投資。

中國大陸過往以人口紅利與低廉成本,加上高速經濟成長的市場潛力,吸引全球資金湧入,成為世界工廠、全球供應鏈軸心。然而近年來中國大陸土地、人力等各項生產要素成本升高,促使傳統企業南進至東南亞,此為第一波產業移動。美中貿易戰、科技戰則加速在陸企業分散產能、轉移產線以降低風險的規劃,產業種類擴及到中高階資通訊產業等。而2022年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上升,在陸企業遇到停工和復工困難等經營難題,促使部分台資與陸資企業採取加速外移等的調整策略,造成第三波產業鏈移動。


中國大陸環境情勢

影響在陸台商轉移供應鏈之因素說明如下。

(一)疫情影響

中國大陸20224月開始了較為嚴格的防疫措施,使供應鏈陷入斷鏈的危機6月解封後上海美國商會向會員企業發起了新一輪調研,旨在了解近期的上海疫情以及封控政策對在上海外資企業的影響。主要調研結果93%的受訪企業下調2022年的營收預期,其25%的受訪企業的預計營收2022年年初下調20%以上36%的消費品及服務業企業的預計營收2022年年初下20%以上25%的消費品及服務業企業20%的製造業企業縮減了計劃投資規模。

供應鏈外移美中貿易戰台商投資東南亞投資新南向政策中國大陸經濟產業轉型地緣政治供應鏈分散區域經濟整合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