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韓美日5G主要電信業者服務推動現況與資費分析
游淨淳 (2019/12/09) 《台經月刊第42卷第12期》
截至2019年8月止,全球已有39家電信業者宣布啟動商用服務,5G時代已正式揭開序幕。為能於5G時代掌握領先優勢,各國皆積極加速網路布建,以搶先開通5G商用服務,其中尤以美、韓兩國競爭最為激烈,最後由韓國拔得頭籌,搶先美國一小時,成為全球首先開通5G服務的國家。
台灣預計於2019年12月啟動5G頻譜拍賣,並於2020年下半年正式提供商用服務,屆時電信業者提供的服務及資費水準將是消費者關注焦點。爰此,本文擬就韓、美、日主要電信業者之發展動態進行彙整,並研析各國業者推出之資費方案,期能借鑑他國經驗並彙整國際趨勢,助力台灣掌握數位時代的最新脈動。
美國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已分別於2019年1月24日以及5月28日完成第一波5G高頻段頻譜拍賣,並於6月5日公布28GHz (Auction 101)及24GHz (Auction 102)拍賣得標名單。其中28GHz執照係以郡為單位的地方性執照,原規劃3,072張執照,最終結果釋出2,965張,其中Verizon標得1,066張執照,為該次拍賣獲得最多頻譜的得標者,US Cellular及T-Mobile US則各標得408張及865張執照。
而24GHz執照則係以部分經濟區域(Partial Economic Area, PEA)為單位的地方性執照,原規劃2,909張執照,最終結果釋出2,904張,其中AT&T標得831張執照,T-Mobile US標得1,346張,US Cellular標得282張,Starry Spectrum Holdings則獲得104張執照(表1)。
表1 FCC第一波5G高頻段頻譜拍賣結果彙整
競標者除了AT&T、Verizon Wireless、Cox Communications、T-Mobile、U.S. Cellular與Windstream等大型行動通訊或固定通訊服務業者外,亦包含許多小型或地方性通訊服務提供者。為掌握主要發展趨勢,以下將就AT&T、Verizon、T-mobile與Sprint等全國性業者之5G發展進行研析。
(一)AT&T
AT&T作為美國首間無線網路先行者,於2018年起便致力投入5G行動通訊服務市場。2018年12月AT&T於休士頓、亞特蘭大等12個城市推出5G服務「5G+」,該服務主要是透過5G熱點裝置Netgear Nighthawk提供,目前5G+網路服務遍及20個大城市,AT&T亦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擴展到至少30個。
而為拓展企業市場,AT&T計劃於2020年開始布建5G獨立式組網(5G Stand-Alone, 5G SA),5G SA可望發揮5G技術所有潛能,協助企業於數位時代掌握優勢。除5G SA網路布建計畫外,AT&T亦積極與國際技術/設備/系統供應商業者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為企業開發解決方案。
智慧製造部分,AT&T與三星合作建立5G創新園區(5G Innovation Zone),展示5G對製造業帶來的影響,並提供參觀者體驗如醫療與環境感測、自動化原料搬運、工業物聯網、機器人、AR虛擬實境員工訓練等。園區從數千台機器中收集數據,並應用5G以增強數據收集的規模和數量,提高近乎即時處理數據的能力,及增加頻寬與減少延遲以改善生產現場效率和性能。
媒體產業方面,AT&T於2019年3月於聯邦法庭中勝訴,獲准以850億美元併購Time Warner。未來將重點投資劇集頻道,並重組WarnerMedia業務,以加入數位串流影音戰場。
資費方面,AT&T為5G熱點裝置Netgear Nighthawk推出的方案提供的數據流量為15 GB,月租費為70美元。
(二)Verizon
2018年10月Verizon推出「5G Home」方案,宣稱是第一款商用5G服務,成為第一個展開5G服務的電信業者。但所提供的5G家用高速寬頻服務(Home High-Speed Broadband Internet Service)為以固定無線接取(Fixed Wireless Access, FWA)的固網服務,因此並非與真正的5G行動服務一樣相容於智慧型手機和熱點裝置。2019年4月Verizon推出其5G行動服務「5G超寬頻」(5G Ultra Wideband),於芝加哥與明尼亞波利斯等城市提供服務,並預計於2019年年底完成全美逾30個城市地區的網路部署。
除AT&T外,Verizon亦表示將於2020~2021年內布建5G SA,透過5G SA具備的關鍵技術,未來可望拓展更多創新型商業模式。Verizon除與國際技術/設備/系統供應商簽署合作協議外,亦積極舉辦解決方案競賽,邀請研究團體和大學等教育技術非營利組織提出技術解決方案。
5G資費、電信業競爭、行動網路、影視娛樂、企業應用、頻譜拍賣、智慧交通、物聯網、網路切片、電信市場分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