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社論】民生政策議題必須有理性討論空間——從當前再生能源發展談起

 

台經月刊

 

【社論】民生政策議題必須有理性討論空間——從當前再生能源發展談起

楊豐碩  (2013/11/07)    《台經月刊第36卷第11期》

   在歷經前幾個月政治紛擾後,國內民眾及輿論關注重點逐漸回歸民生政策議題,然而卻也發現不但政府在政策論述及溝通上明顯不足,一般社會大眾亦出現所謂理盲而濫情、只享權利不論義務的情形,長此以往將對我國民生政策推動產生不利影響。本文即以國內再生能源推動為例,說明當前發展之相關盲點。

首先就政策溝通的角度說起,政府在政策的溝通上可能就是一個問題點,例如:宣導發展再生能源的好處、政策目標的規劃、發展所需付出的代價,以及民眾如何參與等重要資訊。政府目前雖然常利用發布新聞稿及建置公開網頁,透過網站公開各項資訊,但卻沒想到一般民眾並不會每天上網瀏覽這類專業訊息,倘若缺少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以隨時提供國人所需要的資訊,即使政府相關網站上均放有大量的資料、圖表,也只是靜態及被動式的溝通,不但不夠且很可能使有興趣、有意願參與的民眾在參與過程中四處碰壁,最後滿腹牢騷抱怨政府在鼓勵再生能源發展上的「良善政策」,導致一個好的政策失焦,這情形應該沒有任何人樂見。

其次,即以近期討論沸沸揚揚的陸域大型風機設置距離為例,政府參考國際發展經驗及相關技術安全等規範,擬訂陸域風機與民宅安全距離250公尺,能兼顧土地資源競合及環保健康因素,但當地實際居民則表示仍不足以避免風機運轉產生的低頻噪音,而設置廠商也表示,為何所有發電設備都沒有安全距離規範,卻唯獨風力發電要制定。政府相信專業知識及數據、居民對風機因不熟悉產生不信任、業者認為一切依法而行,三方各說各話未有交集,導致陸域風力發電推廣受阻,這並非全民所樂見之情形。再以太陽光電為例,依目前政府規劃係採穩紮穩打、逐步發展之策略進行,並在考量太陽光電近年來技術進步快速、成本大幅下降,以及其發電成本仍大幅高於市電價格等因素下,故以先推動民宅及廠房建築物屋頂之應用為主,並預期達到家戶普及設置之目的。但反觀民眾均因普遍對太陽光電設施的安裝品質、投資效益等部分存疑,同時面對政策快速變化等不確定性因素缺乏溝通,產生種種疑慮而心生卻步。就因為大家都不想變成政策實驗的白老鼠,所以政府更應拿出決心、展現魄力,在政策決定前與社會大眾進行誠懇的溝通,再把政策牛肉大大方方的端上桌。

推廣再生能源對於我國二氧化碳減排、能源安全與非核家園等長期目標是深具意義的,但所需支付的代價又如何呢?畢竟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仍高,政策鼓勵是需要資金的,當然躉購再生能源電力的成本理應也會反映在民眾用電價格上,這是無論一般民眾或是產業廠商都須認清的事實,實不應每每談及反映成本,反而託言若政府不浪費、停建核四、提升國營事業經營效率等,即可支應相關費用。政府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不僅需思考對產業的影響,尚須替國內廣大用電戶權衡得失,在各式各樣的利益團體夾擊下,考量民眾接受程度及現今國內經濟情勢,實施附加電費機制亦顯得寸步難行,在社會缺乏理性溝通且互不信任的氛圍裡,要大力發展再生能源的確艱辛。因此,政府想要大力推廣再生能源,除了該有必要的決心外,財源的籌措及再生能源的限制,若一直無法讓全民瞭解,只會讓民眾一再認為政府並無決心發展再生能源。

許多環保團體及人士一直大力鼓吹政府應該無條件的學習歐洲許多國家,儘量以再生能源取代傳統的化石能源,然而這中間也同樣存在認知盲點。歐洲國家發展再生能源的成效,受到財源的影響有多嚴重,眾所皆知西班牙及義大利政府在無設定推動目標上限的情況下,因財源問題迫使整個躉購制度停止,除影響再生能源及相關產業發展外,對於政府政策的信心度也大為受創;德國民眾則因實際附加電費機制,使得一般民生用電價格平均高於我國近五倍,這樣的情況是國內社會大眾所想要及有能力面對的未來嗎?再談到發展再生能源有什麼限制?簡單來說,諸如需要大量的設置環境、良好的自然資源條件、技術尚待突破、屬間歇性電源等問題外,也該面對我國與歐陸國家條件不同,為島嶼型獨立電網系統,故尚需考量再生能源易受天候影響,電力輸出不穩定,進而對既有電網造成衝擊等兼顧電網穩定度的課題。環保團體及人士若刻意忽略這些問題,一直誤導一般社會大眾的理解,只會造成發展盲點而愈來愈不清楚。

上述僅為冰山一角,政府雖也透過各種公開管道讓政策資訊透明化,業者及民眾亦能表達心中的想法與感受,然而若對於政府存在不信任感,同時無法以理性客觀角度加以討論溝通,則最終即淪為民眾、業者、政府三方各說各話,著實可惜。平心而言,政府在推行各項措施時,不能單方面以為所有付出的行為皆是良好的,其實能讓業者及民眾自己說出這是一項好的措施,才是真正的好。政府除了借重各種專業資源來擬訂措施外,應該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去感受各項措施實施後所產生的效應,做到能讓業者及民眾無後顧之憂的投入,使全民一同參與推廣,在得到全民的支持下,才能更有信心及決心地投入再生能源的發展。

期待未來在推廣再生能源的道路上,政府能透過改善固有的溝通與回應模式,將所有的政策考量與遊戲規則清清楚楚對社會大眾說明,而非以實問虛答的方式處理各方意見;而民眾亦能保持理性,理解並接受發展再生能源的利弊得失。如此一來,再生能源推廣的各項措施將會獲得更多肯定的聲音,而不是政策磨合所產生的各種反彈,創造政府、業者、民眾三贏之局面,共同為台灣後代子孫留下乾淨的能源環境。

再生能源政策溝通能源轉型電價影響風力發電太陽能推動民生政策產業影響政府信任能源穩定性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