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善用社群力量,開創中小企業創新服務新契機
邱昰芳 (2013/11/07) 《台經月刊第36卷第11期》
當Facebook全球用戶數超過十億,其中台灣是亞洲地區使用Facebook最為活躍的國家,每天使用的用戶數達到1,000萬,顯見社群媒體的力量正快速的崛起。隨著社群媒體已經逐漸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分享的重要管道之際,企業應開始思考如何利用社群媒體的力量,掌握更多的商務機會。
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社群媒體快速崛起,加上雲端運算技術迅速進步,大幅降低彼此溝通、交流、通力合作的成本,讓企業與世界各地的群眾彼此的連結變得容易,因而顛覆了企業傳統的發展模式。現今的消費者不再只能被動的接受製造者所生產的產品,可以透過網路社群平台,參與產品的設計、研發與生產,取得真正需要的產品。另一方面,企業透過網路社群平台,打破地域上的疆界限制,與消費者進行雙向的溝通,精準掌握目標客群(target audience)的偏好與需求,亦可整合來自於網路社群貢獻的智慧與資源,打造創新的服務模式,提升市場競爭力。本文將就社群媒體的崛起,為中小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從開放式創新走向社群商務
(一)開放式創新經營模式
「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一詞最早是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教授Henry Chesbrough於「開放式創新:新的科技創造盈利方向」一書中所提出,認為企業應多加利用公司外部的創意與技術,同時將公司未使用的創意授權給其他公司使用,結合內外部的知識與資源,加速創新的速度與提高創新的效益。相較於封閉式創新,開放式創新以一種嶄新的視野來看待創新的流程。為有效實踐開放式創新,企業應積極向外尋求新的創意、資源,逐步走向開放式經營(表1)。
表1 封閉式創新與開放式創新之比較
企業為了管理外部創新,逐漸發展成開放式平台,Boudreau與Lakhani(2009)認為,企業必須尋找產業中可合作的共同利益,並利用既有資源吸引同伴,以建構社群平台,再與社群平台成員共同擬定使命。然後企業必須運用網絡關係,邀請新成員加入,且必須建構自有機制將創意轉換成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並且透過各項活動促進社群發展。
(二)群眾外包的應用日益廣泛
隨著開放式創新的概念逐步應用在實務上,加上網際網路技術日益進步,可以更即時的將適合的群眾聚集起來,促使「群眾外包」的概念應運而生。「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一詞是由Jeff Howe於2006年所提出,概念是將一些需要仰賴人力完成的工作,透過特定的平台,外包給網路上不特定的一群自願者,這類的外包工作通常具有性質單純、繁瑣、勞力密集並且電腦程式難以取代的工作。群眾外包運作的方式通常是委託工作者將原本性質單純、工作量龐大的任務,切割成相對細小瑣碎的工作,以按件計酬的方式,直接在網路平台上號召大量有意願的群眾參與。
社群媒體、開放式創新、群眾外包、數位轉型、社群商務、電子商務、創新服務、數位行銷、中小企業轉型、用戶共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