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廈金兩地發展與合作之思路及模式探討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廈金兩地發展與合作之思路及模式探討

唐永紅(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2016/01/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1期》

影響廈金兩地發展與合作的主要因素

眾所周知,從自身發展的內部條件來看,廈門、金門兩地缺乏經濟資源與市場腹地。但從國際經濟區位條件角度來看,廈金兩地顯然具有開展國際經貿活動潛在的區位優勢,可以透過發展開放經濟以善用國際資源與國際市場,進而求得自身發展。

就各自內部體系中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而言,廈門、金門兩地分別是中國、台灣的邊緣之地,在兩岸各自內部體系中或許不甚重要。而從地緣關係角度來看,廈金兩地存在地緣經濟、地緣文化與地緣政治的關係,因此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不可替代地要承擔前沿角色,發揮獨特作用。例如,廈金兩地在海峽兩岸的軍事熱戰階段曾經作為軍事對峙的前沿,在海峽兩岸的政治冷戰階段則曾作為政治鬥爭的前沿。

也正因為處於兩岸關係發展前沿,廈金兩地自身的發展環境與機會,以及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與作用,也相當程度受到兩岸關係發展態勢和兩岸當局賦予其角色的影響。例如,在海峽兩岸的軍事熱戰與政治冷戰階段,兩岸當局把廈金兩地作為軍事對峙與政治鬥爭的前沿,便不可能開發開放廈金兩地,這顯然影響到當時廈金兩地自身發展的環境與機會。

但進一步觀察廈金兩地60年的發展情況及其差異性,又可發現兩岸關係雖是影響廈金兩地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非唯一因素,在和平時期更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例如,在中國把廈門作為經濟特區加以開發開放,以設立經濟特區這一方式向海峽兩岸及國際社會宣示和平發展道路之後,儘管海峽兩岸仍處於政治冷戰階段,廈門在中國開放性政策的支撐下,還是吸引了不斷增加的外資,包括台資,從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逐漸成為東南沿海國際化、現代化日益明顯的新興都市。而相比之下,即便在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階段之後,台灣當局也並沒有充分調整對金門的定位,因此未能與時俱進賦予金門在新形勢下的新角色,導致金門經濟發展依然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撐,因此嚴重影響到兩岸和平發展階段的金門經濟社會發展。

綜上可見,就廈金兩地的發展而言,事實上在兩岸關係度過熱戰進入和平時期以後,當局對其發展角色定位以及相應賦予的支持政策,乃是廈金兩地可以釋放潛力並獲得發展之至關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廈金兩地發展與合作需要新的思路、定位與模式

當前,兩岸關係邁上了和平發展的軌道,兩岸全面直接三通得以實現,兩岸經貿活動的正常化、自由化藉ECFA等協議提上議事日程。特別是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經貿活動自由化正深化發展,兩岸各自也積極推進對外經貿活動自由化進程,包括:以單邊自主的自由經貿區方式、雙邊或多邊的區域整合FTA方式、全球多邊WTO方式等多元方式加以推進。

廈金特區自由經貿區兩岸經貿合作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ECFA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金融自由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