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日本如何透過階層式政策設計與市場機制推動數位人才培育新模式
王媛婷(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詹于萱(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 (2025/05/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5期》
企業是否擁有數位人才已是數位轉型成敗的一項要因,我國與日本面臨相似困境,缺乏從人才培訓、運用與聘僱的完整連接機制,導致人才供給無法對應產業需求。針對此問題,日本政府透過整合原本分散的資源,串連「數位技能標準」、「培訓資源整合平台」與「數位徽章與認證機制」三項核心政策,建構層次分明、相互銜接且具市場運作邏輯的「階層式數位人才政策工具箱」,有效提升企業參與度與人才媒合效率。
在台中,一家板金工廠的數位轉型困境,正真實映照出台灣許多中小型製造企業所面臨的共同難題―「數位人才短缺」,儘管企業積極引進各式數位系統,卻因缺乏能夠有效操作並賦予其價值的人才,使系統形同虛設,最終企業深刻的體認到:「系統沒有人用,系統就是死的」。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並非個案,而是普遍存在於中小製造業的共同痛點。
由此可知,企業是否擁有數位人才已是數位轉型成敗的一項要因,具備數位思維與工具實作能力的實務型人才也將決定企業是否具備迎戰國際競爭的實力。對此,我國近年已陸續推動各項協助企業數位轉型的人才培訓資源,試圖協助其迎接數位化浪潮,但實務上卻仍缺乏從人才培訓、運用與聘僱的完整連接機制,導致企業即便投入資源,也難以有效媒合與留才,「人才供給無法對應產業需求」的根本問題更是難以獲得改善。
而與我國面臨相似困境的日本,則透過整合數位技能標準、培訓平台與技能認證三項政策工具,將資源重新串接並排列,構築出環環相扣的「階層式數位人才政策工具箱」,有效提升企業參與度及人才媒合效率。本文將分析其政策推動架構,並提出對台灣政策擬定的初步建議。
各國數位人才需求增加且面臨人才不足及技能落差的嚴峻問題
隨著數位技能培育已被多國視為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基礎,其中歐盟數位歐洲計畫(Digital Europe Programme, DEP)投入超過2.49億歐元,用於支持數位技能培訓等相關計畫,涵蓋人工智慧、資料科學、雲端運算和資安等領域的專業培訓計畫;日本也宣布將於2026年前培養230萬名具備專業數位技能的人才,並投入3.4億日圓推動相關培育政策,彰顯各國對數位人才培育的重視。
然而,儘管政策介入積極,企業依然面臨數位人才的雙重挑戰。根據日本獨立行政法人情報處理推進機構(Information-technology Promotion Agency, Japan, IPA)的調查,在744間企業中,至2023年已有過半企業認為數位人才存在嚴重短缺及技能不足的問題。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問題背後並非單一環節失衡所致,而是整體人才培育機制失靈的問題,必須從制度層面尋求解方。
數位技能標準、人才媒合、區域中心組織、技能認證、數位轉型、數位徽章、PBL教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