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志論壇】降關稅以平抑物價須先有精細的研究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22/08/08) 《台經月刊第45卷第8期》
關稅影響的不只是物價
美國物價上漲率高漲,不少人主張調降川普政府時期對中國部分產品所課的懲罰性關稅,以降低進口成本及相關的物價。曾任聯準會主席而現任財政部長的葉倫也有這種想法,但貿易代表戴琪則認為課關稅有其戰略目的,其調整要以中長期需求為主要考慮,似不太贊成為短期物價就調整關稅政策。關稅政策有多方面長期性的目的,要看它是否值得為短期影響物價上漲率而調整,必須仔細思考它的各種目的和實際效果,以及調整時可能引發的其他效果。
關稅對物價只有一次性影響,不易阻止動態的通膨
若先只就調降關稅以平抑物價的目標來看,第一個重要的資訊是它能使物價上漲率減少多少。若相對於目前美國超過8%的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只能減少一點點,那可能不足以阻止物價上漲的動能。通常講的通貨膨脹是一連串的動態力量相互影響所形成的持續性物價上漲(陳博志,2021),而關稅對物價的影響主要是一次性(Once for All)的而非持續動態性的影響,只是一次性影響不到1%物價上漲率的關稅調降,對物價上漲預期心理及通膨的動態力量影響可能很小甚至沒有。因此除非降關稅能使物價下降的幅度不小,而能引發工資漲跌或信用鬆緊等其他動態力量,否則關稅不太能成為造成或阻止通膨的重要力量。
課附加關稅對物價的影響小於其稅率
而川普時期對中國課附加關稅對物價有多少影響,現在已可以用實際進口價格及零售價格的改變來估計。這估計甚至可以做到相當細分類的產品,以分析哪些產品受到的影響較大。若單從理論上看,這價格上升的幅度通常會小於關稅的增加幅度。因為加課關稅使進口國零售價格上升而使進口量減少的結果,出口國的供給量和生產量也要下降,因此若供給曲線是正斜率這種一般正常情況,供給量和出口價格就會下跌,這也就是說出口國常會承擔一部分關稅,使進口國價格上漲的幅度沒像新增加的關稅那麼多。在各種不是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假設下,多數理論分析也會得到類似的結論。所以我們不要誤以為關稅率就是拿掉關稅所能得到的價格下跌率,當初課稅時既然沒漲那麼多,不課稅時也就不會跌那麼多。
降關稅對物價的影響比加關稅更小
實際上現在降稅能造成的回跌很可能又會少於課稅時的上漲。這一方面是因為物價常有易漲難跌的現象,另一方面有很多產品本來廠商因為資訊不足而不敢漲價,而在之前因關稅而漲價之後,現在反而知道漲價的影響不過如此,而認為沒有跌價的必要。例如在教科書常見那種折彎需求曲線的寡占模型中,原先各廠商因為不確知其他廠商會怎麼反應而不敢漲價,課徵關稅而使大家有一致的理由漲價之後,既使拿掉關稅,廠商也很可能有默契地不跟著跌價。
關稅政策、通貨膨脹、物價控制、中美貿易、附加關稅、經濟策略、國家安全、供應鏈影響、政策評估、自由貿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