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陳博志論壇】提高薪資的關鍵因素

 

台經月刊

 

【陳博志論壇】提高薪資的關鍵因素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14/07/08)    《台經月刊第37卷第7期》

薪資上升的兩大關鍵

   近年人民對經濟最普遍的批評大概是我國實質薪資倒退回16年前這件事。有些人更質疑這些年GDP仍有3%的成長,但實質薪資卻不成長,是否資本家分走了太多所得(附注)?要分析薪資不成長的原因,我們若由決定薪資的市場機制來看,最可能找出其關鍵所在及適當的對策。簡單地說,薪資若要提高,第一個條件是企業要有能力支付更高的薪資,這主要也就是企業要有超額利潤,或有能力把上升的成本轉嫁出去。

   而薪資提高的第二個條件是企業要願意或不得不支付更高的薪資,這雖可能是出於企業的良心或長期的策略,但最主要的原因乃是人力市場供不應求所造成的壓力。我國近年薪資停滯或下降主要的原因就是能滿足這兩個條件的產業似乎愈來愈少,要提升薪資的對策也應由這兩個條件下手。而由於各類產業的情況並不相同,因此最好依其特質的差異,將產業分成數類來分析,才能更清楚瞭解近年薪資停滯的主因和具體對策。

 

近年薪資停滯的產業結構因素

   我們可把產業粗分成須和國際競爭的貿易財,及不太面對國際競爭的非貿易財兩類來分析。非貿易財只要需求增加或能夠漲價,或者員工能力提高,企業就有可能付得起更高的薪資,但貿易財產業若要付得起更高的薪水,通常必須在國際價格下有超額的利潤,否則更高的薪資就無法競爭生存。而貿易財能有超額利潤主要有三類情況:(1)本國員工的薪資低於競爭國同樣能力之員工;(2)本國其他成本低於競爭國;(3)本國具有較高的品質、技術和商譽等能獲得更高利潤之因素(產業分類及簡要比較請參閱附表)。

 

   各類產業可付高薪之原因
 

   近年實質薪資下降的首要原因,就是開發中國家的競爭使原先薪資低於競爭國的產業變成薪資高於許多競爭國,而使其超額利潤下降,甚至造成這類產業外移。而另一方面我國可藉其他成本較低來獲利的產業本已較少,能藉高品質和技術等因素來獲高利潤的產業近年也成長不多。於是我國不只企業付高薪的能力下降,整體產業對人力的需求也增加不多。內需非貿易財產業別因八○至九年代盛極一時的泡沫經濟破滅,而失去大幅提高薪資和僱用量的能力。而使企業不必面臨人力供不應求而被迫提高薪資。以下就針對各類產業來進一步分析這兩項關鍵因素的變化。

薪資停滯產業升級國際競爭貿易財技術提升勞動市場企業外移研發投資經濟成長政策策略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