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日本擴大國內農產品消費之策略分析
楊玉婷 (2014/03/20) 《台經月刊第37卷第3期》
食育的推廣
日本政府充分了解飲食生活與健康有密切關聯,為確保日本國民身心健康而推廣的飲食教育,稱為「食育」。2005年日本制定「食育基本法」,透過有系統的法規方式予以引導食育的推動,在同年開始實施。食育如同德智體群美五育一般,為生活的根本,藉由各式各樣的經驗,可使國民學習飲食相關的知識,以及選擇飲食的能力,進而實踐健全的飲食生活。「食育」具有綜合性,關於教育及營養的產業稱為飲食教育或飲食指導,而農業相關產業則稱為食農教育,因此,可以將「食育」視為涵蓋學校及營養保健教育的「飲食教育」,以及農業相關產業之「食農教育」兩大層面。易言之,飲食與農業兩者關係密不可分,而食育欲解決的飲食問題包含:缺乏重視飲食的意識、營養不均衡或飲食不規則、肥胖等文明病、過度瘦身、食品安全、依賴海外糧食、傳統飲食文化危機。
(一)日本政府推動食育現況與分工
日本內閣府為推動食育基本措施之企劃部門,負責制定總體基本計畫,相關主管機關以此為基礎進行合作,並由內閣府負責協調各部會的工作,使得各式各樣的政策得以落實。基於食育基本法,日本內閣府設置「食育推進會議」,制定食育推進基本計畫。2011年3月,食育推進會議基於過去五年的食育相關成果及議題,制定2011~2015年五年期的「第二次食育推進基本計畫」。第二次食育推進基本計畫的概念在於:從「廣為人知」進而「身體力行」。未來發展重點在於:(1)針對不同年齡層設計適合的食育推進策略;(2)強化生活習慣病(慢性病)的預防與改善;(3)推廣家庭共食及促進兒童食育。
日本食育推動之組織架構,乃由內閣府召開食育推進會議,與食品安全委員會、消費者廳、文部科學省、厚生勞働省、農林水產省等相關單位共同合作推行食育相關政策(表1)。
表1 日本食育政策各部會分工架構
內閣府除了負責食育基本政策之規劃及統籌協調的主要工作之外,也針對日本國民飲食進行消費者意識調查。在學校的飲食教育強化方面,由文部科學省主導進行,於公立學校設置營養教師(榮養教諭)。在家庭的飲食教育強化方面,由厚生勞働省主導進行,如制定發表孕婦的飲食指南(妊産婦のための食生活指針)。在日本式飲食推廣方面,由農林水產省推動FOOD ACTION NIPPON計畫,以提升糧食自給率,減輕對海外糧食的依賴。而飲食平衡指南(食事バランスガイド)涉及食品及農產品的業務,則由厚生勞働省及農林水產省共同制定、發表。此外,由於食育應作為國民運動進行推廣,日本中央政府亦與地方公共團體保持密切合作,如學校、農林漁業者、食品業者、志工團體等。
日本農業、食育基本法、國產農產品、糧食自給率、飲食教育、食農政策、地產地消、農業競爭力、食品安全、農業補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