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全球科技創新之動向與政策挑戰
林秀英 (2005/04/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4期》
全球經濟在2001年歷經景氣驟變的斲傷後,各國政府莫不冀望以「科技與創新」重振國內經濟成長。然而從企業部門來看,2001年「網路神話」的泡沫化,造成許多企業的消失,而得以倖存的企業也面臨市值嚴重縮水的現實。雖企業深知科技創新是強化其競爭優勢最直接的解答,但慘痛的經驗,不得不令企業的投資行動趨於保守,面對企業部門價值縮水與研發投資的躊躇不前,政府如何重振企業部門的研發創新投資信心,藉著更有效率的政策工具來鼓勵與引導產業強化研發創新的能量,是目前政府政策上最大的挑戰。無論是德國、英國、南韓甚或是科技強國的美國,近二年來均重新調整創新政策,推出新的國家級計畫,以厚植產業研發創新的競爭能耐與優勢。
本文目的在檢視全球科技創新之新動向與政策挑戰,首先就OECD與台灣的研發創新活動之趨勢與差異進行比較分析,其次是觀察OECD先進國家科技與創新政策的方向,最後,針對台灣未來的創新挑戰,提出政策建議。
全球研發創新活動之現況分析
(一)R&D投資動能呈現消長不一
受到低迷經濟表現的連帶影響,造成科技投資的大幅縮水,在2001-2002年間OECD國家R&D投資的實質成長率還不到1%(註1),相較於1994~2001年的4.6%年成長率遜色許多。同時,受到來自ICT產業R&D縮水與美國R&D投資強度的下降,整體OECD國家的R&D支出占GDP比重由2.28%(2001年)下降到2.26%(2002年)。
相對OECD國家R&D投資動能的趨緩,台灣2002年R&D投資金額(首次涵蓋國防R&D金額)較2001年成長10.60%(以1995年PPP為固定基期),若扣除國防R&D金額,則實質成長率為6.27%,較OECD平均水準高。在R&D經費占GDP比重方面,台灣近三年(2001~2003年)比重分別為2.17%、2.31%與2.45%,尚高出OECD的2.26%的平均水準,但相較亞洲日本的3.12%與南韓的2.91%仍有一大段差距,見表1。
科技創新、研發投資、全球趨勢、創新政策、OECD國家、R&D資助、創投減少、服務業創新、產學合作、技術移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