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台商投資中國科技產業的機會與威脅
文淑惠‧徐啟帆‧張 驍(作者前一為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副教授,後二為研究生) (2005/08/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8期》
台資企業投資中國科技產業的現況
近年來,台灣高科技產業為降低代工成本,積極進行對中國投資,不斷轉移生產基地,擴大在島外的生產,從而掀起第三波台商投資高潮。根據中國商務部資料顯示,至2003年7月,台商在中國的投資累計達6萬多項,668億美元,實際到資360億美元,其中新增台商主要是高科技產業的投資。
新的投資熱潮主要表現為台灣的行動電話、數位相機、資訊家電等產業不斷向中國轉移,軟體、網路以及電子商務等行業投資發展迅速。除電腦及周邊設備與零配件專案投資加快外,台灣半導體廠商也突破政策限制,紛紛到中國投資設廠。包括中芯國際、巨集力電子、聯電.甚至,IC龍頭—台積電也積極部署或實施在中國的投資計畫。據台灣一項調查顯示,台灣高科技廠商已有一半以上到中國投資。台灣“投審會”的資料顯示,2002年台商赴中國投資仍以電子電器製造業為主,金額占投資總額的40%以上,投資地區主要集中於江蘇一帶,金額占50%以上。
台商企業在中國科技產業投資的SWOT模型分析
台灣高科技的發展在經歷了20世紀九○年代的繁榮期後,開始進入全面調整時期。一方面,受全球網路泡沫經濟破滅的影響,國際市場需求大幅萎縮,島內高科技產業面臨嚴重衰退;另一方面,在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的磁吸效應下,台灣廠商紛紛到中國投資設廠,開闢新的發展空間,從而促進第三波台商投資熱潮的持續升溫,形成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導的兩岸分工格局。
下面本文將以SWOT模型分析法為基礎,對台商企業在中國高科技產業投資的整體情況作深入分析:
(一)優勢(Strength)
1.台商高科技企業投資規模不斷擴張
經過13個年頭的發展,台商在中國的總投資金額成長近800億美元,在中國的台商企業已達7萬多家,且大企業越來越多;投資方式從“三來一補”、“台灣接單、中國生產、香港出口”向“三資”和“獨資”、“中國接單、中國生產和中國直接出口”轉變;台灣高科技產業為降低代工成本,不斷轉移生產基地,擴大在島外的生產,從而掀起第三波台商投資高潮,其中新增台商主要是對高科技產業的投資;投資地區,由珠江三角洲向長江三角洲,進而向青島、北京、東北一線延伸,並開始向西部輻射。據台灣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上半年台商獲核准對中國投資金額達51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了23倍,其中對江蘇以及廣東的投資最多,分別增加1.5倍及3.9倍。
去年台灣從兩岸貿易中賺取215億美元的順差,高達70%項目成功的效應,長達十幾年經營中國市場的經驗,對於未來更大盈利機會的預期,推動著台商或是增資原有企業,或是開發新的專案,或是到新的地區開辦新的企業。
台商投資、科技產業、SWOT分析、高科技產業、供應鏈、本地化策略、兩岸經濟關係、產業分工、外資競爭、WTO影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