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美、中量子霸權競逐的楚河漢界:台灣發展量子產業的機會與挑戰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美、中量子霸權競逐的楚河漢界:台灣發展量子產業的機會與挑戰

嚴昱如  (2024/04/10)    《台經月刊第47卷第4期》

目前各國的量子位元技術仍在早期發展階段,預計到2035年量子運算市場才會開始供應通用量子電腦。當量子電腦能夠執行傳統電腦無法完成,或需要大量時間完成的任務時,且難以被傳統電腦算法或硬體改進所超越,即實現了「量子霸權」或稱「量子優勢」。而在美中競爭下,率先生產通用量子電腦者將越過技術門檻,並先馳得點加速市場擴散,台灣應從先避害,再趨利的策略出發,加強與美國產業聯繫,擴大與志同道合國家企業的合作機會。

 

量子科技包含量子感測、通訊及運算,其中量子運算(Quantum Computing)最獲關注。量子運算可為特定問題提供指數級、超線性的速度,超越傳統電腦受限於順序及確定性的運算方式,因此量子電腦有機會比傳統電腦更有效率、準確且降低成本,而能為國家全面性提升競爭優勢。以政府投入發展量子科技經費統計,中國政府為全球最高的153億美元,美國為37億美元,台灣僅投入約三億美元。

量子運算以量子位元(Qubit)技術為核心,截至2023年全球僅有美國、加拿大、中國公司具備商用量子電腦出貨能力。比較美、中量子位元技術近年發展,美國在超導量子位元(Superconducting Qubits)技術由IBM維持領先,2022年達成433量子位元,中國本源量子2024年僅達到198 Qubit;俘獲離子(Trapped Ions)技術由中國華翊量子在2023(37 Qubit)追上美國具代表性的Quantinuum公司(32 Qubit);美國PsiQuantum公司的光子量子位元(Photonic Qubits)技術持續開發中,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及北京玻色量子公司,皆已實現至少100 Qubit以上的光子量子電腦。關於其他量子位元技術,美國公司Atom Computing中性原子(Neutral Atoms)達到100 QubitIntel矽自旋量子(Silicon-based Quantum-dot qSpin Qubits)達到12 Qubit的量子電腦,但中國公司則尚未成功開發。

美國將中國積極邁向「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的科技競爭視為威脅,尤其量子加密、破解及量子電腦在軍事上的可能用途,對國家安全、資訊安全帶來不可預測的風險。2022年拜登總統限制半導體、高階人工智慧與超級運算晶片等出口中國,又於2023年發布海外投資限制的行政命令,限制美國投資中國之量子運算、先進半導體等可能構成國家安全風險的關鍵技術。隨美中科技戰與地緣政治威脅的升溫,台灣科技投資與貿易的取向,亦因循美國政策動向變化。

2021年我國科技部提出「新世代量子布局」,籌組量子國家隊,整合半導體製程、IC設計、封裝產業優勢,目標「使台灣成為量子電腦縮小與商用化的關鍵力量」;同年底,台美建立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echnology Trade and Investment Collaboration Framework, TTIC Framework),聚焦領域半導體、資安、通訊、能源與電動車領域之合作。由於量子運算技術對於台美TTIC聚焦領域將帶動巨大變革與創新應用的前景,本文期探討美國及我國量子運算產業發展,以發掘台美雙邊合作契機。

 

透過政策與法律全面支持,美國的量子運算產業呈現蓬勃發展,並致力於鞏固自身在量子資訊科學與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由於美國產業價值鏈的參與者眾多,產業生態擴大成長,對全球量子運算的發展具有指標性影響力。

量子霸權量子運算美中競爭量子位元產業價值鏈政策支援科技領導資安威脅台美合作量子產業生態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