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地方政府財政現況與因應之道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地方政府財政現況與因應之道

高仁山、林子期  (2012/09/06)    《台經月刊第35卷第9期》

財政為庶政之母,亦為國家經濟及政府榮枯之根本,自歐債風暴以來,財政議題已在全球各國受到極大的重視及關注,我國亦不例外,特別是與在地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政府,因舉凡公共設施之建置、道路鋪設、完善投資環境、招商引資、行銷在地特色、發展當地經濟等,皆須有地方政府財政資金之支應;有理念願景、深具可行性及良好美意之公共政策,亦須有經費支持方能確切有效落實執行。為使在地居民生活更加美好,促進當地經濟繁榮發展,改善地方政府之財政議題有其重要性及必要性。

我國中央及地方政府財政每況愈下,赤字逐年攀升,入不敷出之情形日亦嚴峻。在國際情勢方面,由於台灣缺乏天然資源,國際貿易便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主要命脈之一,然歷經金融海嘯、歐債風暴後,國際經濟景況已大不如前,台灣之外銷前景亦面臨極大的挑戰。此外,各地方政府民選首長為實現並執行其政策理念,導致財政支出擴大外,因現行制度限制,亦無法立即直接運用徵稅之方式,為地方政府擴充財源,在支出持續增加但收入卻不能有所提升的情形下,地方財政赤字惡化之議題便浮上檯面。

為有效解決地方政府財政赤字問題,除應有效節流以避免預算浮編外,更須開闢新的財源,除和中央政府爭取經費補助以挹注地方困窘之財政外,也需要有地方政府在地之創新籌資管道,期能達成改善我國地方政府財政之目標。


我國地方政府財政現況分析

(一)各地方政府之歲入歲出餘絀

依據2010年各直轄市及縣、市總決算,審定歲入決算約為新台幣8,375億元,較預算數短收566億元,係因補助及協助收入短收,以及編列預算時未經中央核定之補助款經費而未臻覆實所致,而歲出決算則約8,820億元。因各地方縣、市自有財源難以支應歲出之所需,故當非自有財源大幅降低時,又未能即時採取有效措施因應,導致歲入及歲出產生短絀達445億元之多,顯示地方政府財政赤字仍持續惡化,極待研謀有效之開源及節流措施並加以確實執行。

在歲入歲出餘絀方面,依縣、市別排名盈餘由高至低僅有三個縣、市,分別為台北市新台幣67億元、金門縣18億元、嘉義市三億元;若排名短絀在50億元以上由高至低之縣、市總計有四個,分別為前高雄市及高雄縣(改制後高雄市)133億元、前台北縣(改制後新北市)110億元、苗栗縣65億元、前台南縣及台南市(改制後台南市)58億元,由此觀之短絀在50億元以上之縣、市有三個為直轄市,其短收合計高達301億元之多(表1)。


1 2010年地方政府歲入歲出餘絀統計表

 

(二)各地方政府歲入現況

就各地方政府歲入項目觀之,大致上分類為自有財源及非自有財源,各占歲入決算約42.15%與57.85%。各地方政府歲入所占比重以非自有財源之補助,以及協助收入39.55%高居第一位,自有財源之自有稅課收入29.18%,則名列第二,兩者合計高達68.73%近七成之多。
以非自有財源之補助及協助收入為例,金額在新台幣200億元以上有五個縣、市,由高至低排名依序為前高雄縣及高雄市(改制後高雄市)422億元、台北市269億元、前台南縣及台南市(改制後台南市)289億元、前台中縣及台中市(改制後台中市)282億元、屏東縣238億元,其中直轄市就占有四名(表2)。

地方財政財政赤字績效預算BOT機制使用者付費地方稅制公共造產財源結構財政改革政府再造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