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業者看會議產業的現在與未來-專訪台大醫學會議中心會議部馬德婕經理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業者看會議產業的現在與未來-專訪台大醫學會議中心會議部馬德婕經理

採訪/周嫦娥‧吳旻華 整理/吳旻華‧郭姿褘  (2005/03/07)    《台經月刊第28卷第3期》

近年來,國際MICE產業發展迅速,請您談談目前全球和台MICE產業的發展現況?有鑑於會展產業帶來的龐大經濟乘數效果,世界各國莫不將會展產業視為策略性產業來發展,台灣是否具有發MICE產業的潛力?

從國際經貿全球化的角度來看,由於世界經濟地球村所帶來的資本、資訊、資源、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使得人們的商務活動日益頻繁,觀光相關產業便成為最具社會經濟指標的產業,其中包括會議、展覽、企業給予員工的獎勵旅遊等MICE產業相關之商務活動近年來更是蓬勃發展,為其構建了理想的市場環境。

MICE產業存在龐大的經濟利益,雖說目前國際間並無統一的計算模式可加以評估,但保守估計,根據世界國際會議組ICCA統計,全球每年所舉辦之參加國超4個、與會賓客超50人的各種國際會展40萬個以上,總經費2,800億美元。由MICE相關產業所涉及的層面非常廣,每花1元就可帶動相關產1015元的經濟效益,目MICE產業每年20-30%的速度不斷成長,使得國內外各界專家MICE產業未來所能造就之市場經濟大為看好。而行政院「挑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觀光客倍增計畫」裡「發展會議展覽產業」亦被列為重點開發工作項目之一。發MICE產業除了能提供外顯的觀光效益外,另一方面其對帶動城市經濟的活絡和對塑造城市品牌的巨大作用,不僅可提升台灣的國際知名度,對就業機會的增加、文化資產的宣揚與保存、促進招商及外部資金的投入等,都將帶來極大的附加價值。

MICE產業在台灣雖然只發展20多年,起步較其他歐美國家晚,但市場成長迅速。由於亞太經貿中心地位的逐漸形成,以及我國在該區域內政經影響力的提升,都將奠定我國在多形式、多層次、多領域國際經貿技術交流與合作的地位。

MICE產業對區域經濟具有巨大的牽動作用,根據台灣目前之現況分析與該產業有關之行業關連,可分為都市及觀光架構、交通運輸、會場住宿餐飲,以及會展服務業等四大構面相互配合。

針對台灣發MICE產業的議題加以探討,個人以為日前無論是中央政府的政策,抑或地方政府對MICE產業相關發展的重視,都促使大量資金投入興建各類型會展場館,相關硬體設施建設亦有逐漸擴大發展的趨勢,而從以上說明各種配合條件來看,無論硬體設施再完善,都必須考量各縣市不同內外部發展限制,為因應其先天的限制,應根據各縣市實際的狀況,充分趨利避害,揚長避短,能否將自身之市場發展準確定位,做出可行的評估規劃,並予以配合促進,是各縣市政府不得不面對並加以認真研究的嚴峻課題。

以高雄市為例,雖然有小港國際機場,但小港國際機場並未能提供便捷的服務與桃園中正國際機場相連結,對於國外參加會展的旅客相當不便,再加上當地會展或公關公司缺乏舉辦大型會展活動的相關操作經驗,周遭的交通、飯店、餐飲、觀光等配套也缺乏整體性規劃,無法有效吸引國外人士前往,除非是特別和高雄市有關的議題,例如港都會議或配合國際貨櫃藝術節所舉辦的活動等才會在該地舉辦,這些都是造成台灣現況整體發MICE產業窒礙難行之處。

MICE產業國際會議台北會展經濟效益人才培訓產業整合政府策略國際行銷基礎建設觀光發展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