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對雙邊產業結構之影響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對雙邊產業結構之影響

莊朝榮  (2013/12/05)    《台經月刊第36卷第12期》

中國與東協的雙邊貿易發展

201011日,經過十年努力,涵19億人口1,40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中國與東協各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掀開嶄新的一頁。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是中國與東協對外建立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區,也是發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中國與東協雙90%的商品關稅已降為零。截2012年,中國連續四年成為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成長快速。中國和東協各國在經貿方面各具優勢,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增強這種互補性,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雖然中國與東協雙邊貿易大幅提高,2002547.67億美元,增加2004年超1,000億美元2007年超2,000億美元,2012年雙邊貿易額已4,001億美元,年均成22%20027.3倍。但多年來貿易逆差則是雙方成立自由貿易區以後發生貿易移轉造成的結果。以前東協第一大進口來源地是日本,現在變成中國;過去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是中國,現在變成了日本2002年時東協為中國第五大貿易夥伴,中國則為東協第三大貿易夥伴。現在,中國是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東協則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同時保持為中國第四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中國對東協長期存有大量貿易逆差,約占雙邊貿易額15%左右,最高甚至超20%20032004年,貿易逆差分別164201億美元,占當年雙邊貿易總額21%19%2011年,中國的逆差227億美元,約占當年雙邊貿易額6.3%。多年逆差的情況,直2012年才得以改善2012年中國與東協雙邊貿易額4,001億美元,其中中國出2,043億美元,進1,958億美元,順差85億美元,占雙邊貿易額2%。原則上,雙邊的貿易已趨於平衡20131~9月,中國與東協雙邊貿易額3,223.6億美元,2012年同期成11.6%,較全國外貿成長率高3.9個百分點。此外,雙邊服務貿易領域的市場開放水準和交流合作也獲致豐碩的成果。其中以雙向旅遊規模擴大最為快速2012年中國赴東協旅遊732萬人次,較十年前增長2.6倍,僅次於歐盟為東協第二大遊客來源地;東協赴中國旅遊則589萬人次,為中國主要的遊客來源地之一。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協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指出,中國與東協的雙邊貿易快速成長,有四個主要原因(1) 2010年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成立以來,雙方降低貿易壁壘,互聯互通水準有所提高(2)中國經濟正在轉型,面向歐美市場的產業鏈部分轉移到東協鄰國,原來由中國生產,再向歐美出口的模式,變成了部分產品由東協國家生產,再由中國加工出口,從而增加了中國和東協間的雙邊貿易額(3)中國經濟成長,對東協國家原材料的需求上升(4)隨著雙方經濟水準和生產能力的提高,彼此對對方生產的最終產品的需求擴大了。

中國東協自貿區貿易成長投資擴大產業互補供應鏈整合經濟轉型貿易便利化基礎設施合作服務業開放區域競爭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