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農民工對中國勞動市場之影響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農民工對中國勞動市場之影響

莊朝榮  (2015/12/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12期》

中國勞動市場城鄉分割

亞洲新興工業國家在城市工業化及服務業現代化的過程中,創造出龐大的就業機會,吸引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及非農業部門工作,是經濟發展從農業社會轉型至工業社會必經的階段。同樣地,中國在建國之初,開始推行的是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雖然重工業資本非常密集,投資非常多,但是創造的就業機會非常少,甚至不能滿足城市新增勞動力的就業需要。後來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沿海後內地」的發展理念下,實施特區和沿海開放政策,也吸引了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到沿海城市工作的模式。為了防止城市人口失業,對農村人口進城的權利進行限制,不讓農民進城來分享城市裡的各種教育、就業、醫療及保障性住房補貼,此為城鄉戶籍制度二元化形成的主要背景。

在中國城鎮化的過程中,農業資源向工業和城鎮大規模轉移,造成城鄉與工農發展極不平衡的現象,這就是中國形成二元經濟結構失衡的原因。在二元經濟結構下,農民工則是中國勞動力市場城鄉分割最典型的特徵之一,勞動力市場分割加劇城鄉所得分配差距。此外,國有企業具有壟斷地位,又擁有特許經營權、資源、土地以及價格訂定等特權,與一般性競爭行業的工資所得差距,較教育程度造成的工資所得差距更大。近年來中國推進城鎮化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兩億多農民工的流動,實現農民工市民化,以改善城鄉所得分配差距。


農民工在中國城鎮勞動力供給中的特點

農民工雖然是中國勞動市場城鄉分割的產物,但在中國城鎮勞動力供給上卻具舉足輕重地位。2014年農民工人數為2億7,395萬人,占城鎮就業人數3億9,310萬人的69.7%,2010~2013年該比率分別為69.8%、70.4%、70.8%及70.3%。農民工是流動人口,其流動會受到城鄉所得差距變動的影響。近年來,農民工增加率明顯趨緩,也在部分地區出現民工荒現象,未來更在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下,農民工逐漸市民化後,其在城鎮勞動力供給中的地位將逐漸降低。

中國城鎮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差距是吸引農民工到城鎮就業的最大動機。2014年城鎮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分別為人民幣28,844元及10,489元,前者為後者的2.75倍。農民工進城就業後所得會大幅提高,2014年農民工人均月工資為人民幣2,864元,與同年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薪資人民幣3,033元差距不大,但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薪資為人民幣4,695元,則高出農民工工資甚多。

農民工市民化政策戶籍制度改革勞動力短缺城鎮化規劃結構轉型人口紅利終結薪資上漲就業不均中等所得陷阱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