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中國會議及展覽業發展概況
林愍茨 (2011/07/06) 《台經月刊第34卷第7期》
中國扮演著不容忽視的角色
根據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與會展的歷史淵源可追溯至1851年的倫敦萬國工業博覽會(世博會前身),當時就有來自廣東的絲綢商人參展並獲獎;1876年,浙江海關官員代表參加美國費城世博會,並首次向中國社會介紹歐美的機械工業。20世紀,1907年的天津、1909年的武昌、1910年的南京、1928年的上海及1930年的杭州皆以「勸業會」、「獎進會」和「博覽會」的名義舉辦各類會展,會展業自此進入中國並逐漸本土化。
因應愈來愈多的會展活動,中國陸續頒布了相關法規,包括1998年的「在境內舉辦對外經濟技術展覽會管理暫行辦法」、1998年的「商品展銷會管理辦法」、2001年的「出國舉辦經濟貿易展覽會審批管理辦法」等;而為了與國際接軌,中國陸續將會展服務業列入服務貿易協定中的承諾開放項目(如2001年加入WTO所提出之服務業特定承諾表、2003年與香港∕澳門簽訂之CEPA、2010年與台灣簽訂之ECFA),並於2004年訂定「設立外商投資會議展覽公司暫行規定」,以期引入國際會展公司,帶動中國會展業之現代化及國際化發展。
隨著近20年來全球經濟結構的轉變,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扮演著不容忽視的角色,這個現象也可從全球會展相關統計觀察到,以下將從國際組織及中國內部的統計資料,分別來看中國會議及展覽業發展之概況,並觀察其未來發展方向。
中國展覽業發展現況
(一)展覽場次及面積
根據全球展覽業協會(The Global Association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UFI)之統計,中國於2009年共舉辦了514場專業展覽,展出面積合計為816萬平方公尺,領先所有亞洲國家。若以近五年展出面積的成長趨勢來看(表1),自2005年的376萬平方公尺,成長至2009年的816萬平方公尺,年複合成長率為21.37%,約為其每年平均GDP經濟成長率10%的兩倍,可見其展覽市場之發展優於整體產業。同時,其展出面積占亞洲總展出面積之比例亦逐年成長,自2007年起比重超過一半,可見中國展覽市場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根據同一統計,台灣於2009年所舉辦的展覽有63場,展出面積約49萬平方公尺,占亞洲總展出面積的3.27%,於亞洲國家中排名第七。
表1 2005~2009年中國舉辦之專業展覽數量及面積
(二)亞洲排名十大展覽
根據UFI統計,以展出面積大小排序,全亞洲前十大展皆為中國舉辦之展覽,其中最大展為廣交會,其餘包括家具展、建築裝飾展、汽車展、印刷展及橡塑膠展等(表2)。
表2 2009年亞洲排名十大展覽
(三)一線城市展覽市場概況
根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貿促會)的調查統計,僅北京、上海及廣州這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展覽市場,於2010年所舉辦的展覽會合計就達914場,調查結果也發現:
中國會展、會展市場、展覽規模、一線城市、會議市場、國際化、會展品牌、政府政策、展覽場館、會展業發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