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陳博志論壇】年金制度的基本經濟觀念

 

台經月刊

 

【陳博志論壇】年金制度的基本經濟觀念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17/02/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2期》

改革要有正確觀念和目標

政府正在推動年金改革,而各界對改革的方向有很多爭議。這些爭議有不少是基於不同的利益,但也有很多是因為觀念和目標的不同所造成。若不先釐清觀念和目標,利益的爭奪也會更為混亂難解。

本文擬討論幾個建立新制度時應注意的觀念、目標和相關的學理問題,包括政府為何要強制施行年金和退休金制度、強制的水準該多高,這些錢是從哪裡或該從哪裡來,以及這強制儲蓄制度對總體經濟的影響等。至於目前爭論可能更大的既有制度破產的對策,請參閱本刊398期本專欄「所得替代率不宜做年金改革的基礎」一文。


世界銀行五大分類的目的是方便分析

世界銀行對年老生活資金來源的五大分(The Five Pillar Framework)可作為方便分析的分(World Bank, 2008),但並不是說五項都非有不可。這分類包括:

1.第零層

由政府稅收支應的社會救助和社會津貼。

2.第一層

由人民薪資等收入強制提撥而在退休後分期給付確定金額的年金。

3.第二層

由人民收入強制提撥,未來依投資本益給付之強制年金。

4.第三層

個人自願或個人和企業約定以某種方式儲存之自願年金。

5.第四層

醫療、照護、社會住宅等其他支持系統,個人資產以及家庭等其他支持系統。

這五層中的第零層由政府負責,第三和第四層由人民自願或由其他制度決定,只有第一和第二層是由政府為退休者生活而做的強制儲蓄,這也是一般談建立或改革年金制度的重點。


第零層社會救助是基於人道要避免有人活不下去的政府支出

我們第一個要思考的是在民主制度和自由經濟之下,各種經濟事務包括儲蓄和資產投資行為,理應都由人民和市場自由決定,政府為何要強制人民做這些儲蓄?經濟學的標準答案當然是因為有些自由市場和個人自主決定無法有效解決的市場失靈問題存在,所以才須政府介入。

第一個市場失靈的問題是,現實上有些已經退休沒有工作能力的人並沒有足夠的儲蓄、財富及親友來照顧其生活。若按市場運作,他們就必須過很窮困的生活,甚至會活不下去。人道的政府和社會只好用第零層的社會救助及第四層的一些其他支持系統來助他活下去。


第一層是避免人民不儲蓄而濫用社會救濟的強制儲蓄

但這種救助系統存在之後,一方面政府和社會可能須負擔龐大的支出,另一方面也難免有一些人因為有救助系統可以依賴,在未退休前即做較多的支出,或做風險較高的投資,而未儲存夠多的錢來過退休後的生活。於是前述的第零層和第四層支持系統就等於是不公平地拿大家的錢去幫助原來較揮霍或較冒險求利的人,這也是另一種市場失靈。

第一層強制年金的作用就是要解決這種市場失靈,政府在人民能賺錢有收入時就強制他們把一部分錢儲蓄下來,以備退休生活之需,因此政府在第零層的財政負擔可以大幅減少,而且也較少人能在未退休時揮霍和冒險投資,而把老年退休生活賴給政府和全民負擔。

年金改革強制儲蓄社會救助所得替代率政府財政負擔退休基金運用經濟平衡雇主責任勞動市場總體經濟影響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