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永續飲食:探索國際藻類食品產業與發展趨勢
林家伃 (2024/06/10) 《台經月刊第47卷第6期》
藻類作為新興營養食品,具有高於肉類或豆類的蛋白質含量、低環境消耗、高光合效率或可能的低碳排量,可回應國際市場對於永續食品的需求,甚至可能成為因應世界糧食系統危機的重要角色。近年藻類在因應氣候變遷的主流市場上具有相當的關注度,本文探討藻類蛋白市場之特殊性,以及國際上對藻類作為食品應用的相關法規,並分析提出目前產業概況及未來成長方向。
隨著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增加、全球人口數量的提升,國際組織與各國政府逐漸重視氣候變遷對產業及人民造成的衝擊,而追求永續糧食生產系統則為其中重要的政策方向之一;社會大眾也更關注食物的生產是否符合生態平衡與環境永續。在此共同的目標下,傳統畜牧產業仰賴的大面積單一種植飼料作物,與較高汙染及碳排放之負面影響,使市場逐漸轉向對於植物性蛋白之需求。其中藻類具有高於肉類或豆類的蛋白質含量的特色,且與傳統畜牧生產相比有較低碳排放的優勢,近年在因應氣候變遷的主流市場上具有相當的關注度,故本文欲探討藻類蛋白市場之特殊性,以及國際上對藻類作為食品應用的相關法規,並分析提出目前產業概況及未來成長方向。
藻類具有高度生物多樣性,為了確保相關食品的安全性,國際皆因應藻類食品制定相關法規及標準。如根據EU 2015/2283法規,若要將新食品銷售至歐盟,提交申請後需要接受歐洲食品安全局進行安全評估。
藻類產品之特色
藻類其實並非專指某一個物種,而是泛稱一群具有光合自營生物能力的生物(少部分不具光合作用能力),因為不具有根、莖、葉,在形態上與植物有很大差別。藻類最早從32億年前的前寒武紀就已經存在,目前分布區域非常廣泛,包含冰凍極區、熱帶海洋或淡水河川,甚至是陸地的土壤。在分類上常以大小作為區分,分為微藻(microalgae)及海藻(macroalgae or seaweeds),前者需要透過顯微鏡才能看到,且多為單細胞生物,後者則透過肉眼就可以看見,例如水中或是海底漂浮附著的海藻等。
藻類具有多種必需胺基酸、高蛋白質、醣類、類胡蘿蔔素、維生素及礦物質(如鉀、鎂及鐵等),是其可以作為食品的優勢。且比起目前的植物性蛋白來源如:大豆或鷹嘴豆,藻類具有更高蛋白質含量及必需胺基酸的組成,是藻類得以替代動物性蛋白的重要原因。其中,微藻的蛋白質視物種及養殖情形,大多接近至40%,最高的鈍頂螺旋藻(Arthospira platensis)甚至可以高達至70%;海藻部分則以紅藻較高,綠藻及褐藻較低,雖然較低,但大多可與一般作物如豆類、穀物或堅果的蛋白含量相當(附表);必需胺基酸的比例上,也有研究指出藻類的含量遠高於陸生植物,甚至有部分種類的必需胺基酸含量分布接近雞蛋及大豆;而微藻蛋白衍生的生物活性胜肽(bioactive peptide)也已經被研究指出具有抗高血壓、免疫調節、抗菌和抗過敏之特性。
附表 藻類與其他植物性蛋白來源之蛋白質含量
單位:%
種類
|
微藻
|
紅藻
|
綠藻
|
褐藻
|
豆類
|
穀物
|
堅果
|
蛋白質
比例
|
6~70,
大多40以上
|
19~47
|
10~20
|
10~20
|
20~30
|
10~15
|
20~30
|
資料來源:Procházka, P. et al. (2023)、本研究整理。
藻類食品產業、永續飲食、植物性蛋白、低碳排放、氣候變遷、食品科技創新、微藻蛋白、全球糧食危機、生物多樣性、保健食品市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