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施建生專欄】馬夏爾的退休生活

 

台經月刊

 

【施建生專欄】馬夏爾的退休生活

施建生  (2015/09/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9期》

一、對於退休的憧憬

馬夏爾於1908年從劍橋政治經濟學講座教授任上退休,時年66。他屬於校方實行低薪時期的人員,退休時亦無養老金之頒發。在此期間,他也曾多次承政府之邀兼任公職,亦純屬盡國民義務性質,並無金錢報酬。儘管如此,他每年還是從其經常薪水所得中除供其日常生活之所需外,抽出一部分維持一個專借學生書籍的圖書室,每三年還頒贈論文獎金一次,以鼓勵學生能從事原始性的研究工作。此外他有時還支持校方補助一、二位年輕講師的津貼,使其能繼續為經濟學院任教。

在這種情形之下,當他面臨退休計畫之實現,在經濟上不免有拮据之感。好在他每年還有著作之版稅收入,自仍可足以補充退休生活之需。實際上,由於事實的發展,他的是項收入自「產業與貿易」出版後就日益增加,一直到他臨終前他已成為一生最富有的時節。在那些歲月中曾有一種傳言,說馬夏爾當他的出版公司Macmillan將他一年所應得的版稅支票寄到時,他曾自言自語地說,真不知如何將之予以處理。最後他將那一小型的圖書室捐給劍橋大學,大部分的遺產以及未來的版權收入也一併捐給學校,以利經濟學之研究的增進。(注1)

自從講課的辛勞和對學生所負的責任一併擺脫以後,馬夏爾就將所剩下的時間與精力都消磨於他壯年時代所豐收之資料的整理。在「經濟學原理」出版後的18年間,他收集的資料真的太眾多了,需待整理後編成書籍。他常常改變他以後要出版之書籍的範圍與內容,需待整理之數量則超過了他的能力。他在「原理」第五版(1907年)的序文中曾解釋他在1895年決定將這些資料編成三本書:(1)「產業與貿易的現代狀況」(Modern Conditions of Industry and Trade);(2)「信用與就業」(Credit and Employment);(3)「政府的經濟功能」(The Economic Functions of Government)。到了1907年則感到必須編成四冊。因此,他決定先集中力量於其中的二本:一為「全國的產業與貿易」(National Industry and Trade)、二為「貨幣、信用與就業」(Money, Credit and Employment)。這是最後計畫,除了隨著時間的演進,「就業」一詞就從第二冊中消除,而改以「商業」(Commerce)。儘管如此,到了12年前他在77歲時,「產業與貿易」一冊還是出版了。

馬夏爾傳記產業與貿易貨幣與信用經濟學原理凱恩斯評論再生產理論退休生活經濟思想史再生能源時代經濟學家精神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