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打造城市淨零轉型的公正道路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打造城市淨零轉型的公正道路

馮凌慧(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2025/02/10)    《台經月刊第48卷第2期》

淨零公正轉型是一項長期且攸關社會穩定的系統性工程,中央政府推動公正轉型戰略強調透過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的多方協作,兼顧在地族群權益及環境生態永續。隨著環境部密切研商《氣候變遷因應法》各項子法並陸續公告之際,六都也紛紛積極制定淨零相關自治條例,若能適當對接中央淨零公正轉型政策,並依據在地條件調整轉化將各項政策落實,進一步補足並加強中央制度難以完全覆蓋的部分,將成為邁向淨零的關鍵助力。

 

隨著氣候變遷對環境、人類生存及國家安全的威脅日益嚴重,全球已有約150個國家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及行動,我國亦於2022年分別發布了「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以及「淨零12項關鍵戰略」,針對達成淨零碳排目標展開多方因應策略與行動。由於淨零轉型涵蓋了國家在能源、產業、社會結構以及生活方式等全面性的變革,各領域政策規劃牽連的利害關係人、影響範疇及深度各不相同,如何確保政策間的一致性,同時保障受影響群體的權益、建立公平的利益共享機制,將成為達成淨零目標的關鍵。因此我國推動淨零12項關鍵戰略之一即為「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主辦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發會)以「盡力不遺落任何人」為核心價值,打造具公正性與包容性的轉型機制,在淨零轉型過程中戮力追求政策目標平衡性、社會分配公平性與利害關係包容性。另一方面,為提升氣候治理層級,我國於2023年2月公布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氣變法》),將淨零排放目標正式入法,不僅對外展現我國邁向淨零排放的決心,其中第46條第1項更明訂將推動執行「公正轉型」列為行政部門的法定責任,對內強化韌性的氣候法制基礎。

根據行政院核定的「公正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國發會將我國淨零公正轉型面臨的課題歸納為勞工、產業、區域、民生四個面向。在勞工就業方面,需致力於保障勞工在面對淨零轉型時的工作轉換,以及知情和參與;在產業轉型方面,鎖定我國中小企業建構碳盤查與減碳能力、協助掌握國際減碳資訊;在區域發展方面,兼顧淨零目標及受影響區域的活化或再生,穩定區域經社發展;在民生消費方面,需要持續透過社會對話,凝聚共識以減少轉型阻力與摩擦,並強化公正轉型措施,避免脆弱群體增添生活成本的重擔。

相較於中央,目前地方政府雖尚未被賦予規劃長期淨零路徑的責任,但由於地方政府更深入了解在地需求與資源限制,因此在淨零減碳目標設定與公正轉型的推動上,地方自治條例的訂定仍具有指標性的意義。本文試著透過整理六都在淨零治理的推動現況,檢視公正轉型的概念是否融入城市淨零轉型政策的制定,並盤點各縣市在淨零公正治理上可能面對哪些困境,最後總結我國地方政府層級在面對淨零衝擊的持續性挑戰時,可朝向哪些方向強化政策制定與治理機制,以落實公正轉型不遺落任何人的核心精神。


配合國家淨零轉型政策 六都加快腳步訂定自治條例

隨著環境部密切研商《氣變法》各項子法並陸續公告之際,六都也紛紛積極制定淨零相關自治條例,作為最貼近在地人民的治理單位,若能適當對接中央淨零公正轉型政策,並依據在地條件調整轉化將各項政策落實,進一步補足並加強中央制度難以完全覆蓋的部分,將成為邁向淨零的關鍵助力。盤點六都目前除了新北市以外,其餘五個直轄市在淨零相關自治條例訂定進度上都進展得相當迅速,其中台北市於2024年7月通過行政院核定,2025年1月已經上路施行(附表)。

公正轉型氣候變遷因應法氣候轉型基金綠領人才碳排放治理自治條例地方治理社會對話產業轉型政策落實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