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環境保護:淺論頁岩氣開發對環境之影響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環境保護:淺論頁岩氣開發對環境之影響

簡奕寬  (2014/07/08)    《台經月刊第37卷第7期》

頁岩氣開發與溫室氣體排放

   天然氣之主要成分即為甲烷,其他成分尚包括若干烴類、二氧化碳、氮氣等,其成分會依產區或種類之不同而有差異。一般而言,不論是頁岩氣或傳統天然氣,甲烷的成分大多85%(Bullin, 2008),而甲烷本身即為一種溫室氣體,燃燒甲烷後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是,雖然燃燒天然氣所排放之二氧化碳較燃燒煤炭為少,但考慮頁岩氣較高的開採難度與所需的基礎設施,仍有必要對整體產業進行管控。

   以頁岩氣的燃燒使用而言與傳統天然氣差異不大,故本文即以頁岩氣開發(不含終端使用,即所稱precombustion)各階段所生的溫室氣體為探討主題。

 

頁岩氣開發與水資源保護

   由於頁岩的滲透率相當低,氣體開採過程需要以大量的水(混合其他材料以成為水力壓裂的壓裂液)壓裂頁岩層使氣體散出,此外水也用來冷卻鑽頭及帶出碎石,根據鑽探深度及頁岩滲透率的不同,一口井需要770~3,800萬公秉的(NYSDEC, 2011)

   為開採頁岩氣,每口氣井進行的鑽井與水力壓裂工程便需要數百萬加侖的水,並且以目前技術的限制,不使用水力壓裂即無法使頁岩氣開採具有經濟上效益,因此在使用大量水的同時,保護當地的水資源也是同等重要的任務。


頁岩氣開發各階段所生之溫室氣體

   BroderickBurnhamJiang等多數研究均認為,頁岩氣雖然在生產過程中會逸漏相當數量的甲烷,但考慮燃燒後相較煤炭而言其整體溫室氣(GHG)排放是較低的,惟有少數研(Howarth, 2011)指出,在發電用途頁岩氣的整體碳足跡高於煤炭。頁岩氣開發階段所排放GHG分為幾個重點,本文以表格分述探討,而排放估計欄的單位為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 per well)
(一)探勘與場址準備

   探勘(Exploration)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包含鑽多個試驗井並抽取氣體樣本,第二個階段則包含流體測試,找出進行水力壓裂的甜蜜點;而場址準(Site Preparation)則包含整地、開通便道、鑽孔機的架設與卸除等,此階段關GHG排放的資訊並不多(1),咸認為在整體生命週期評(Life-Cycle Assessment)下,探勘所排放GHG占整體比例並不顯(MacKay & Stone, 2013),但與探勘相關的排放數據較少,缺乏有力證據可資確認。

頁岩氣環境影響水力壓裂溫室氣體排放甲烷洩漏水資源管理碳足跡污染防治能源永續環境治理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