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邁向芬蘭2.0時代——促進創業與成長的政策分析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邁向芬蘭2.0時代——促進創業與成長的政策分析

謝文瑋  (2014/06/09)    《台經月刊第37卷第6期》

   自1996年起,諾基亞連14年連霸全球手機市場占有率第一名寶座,同Nokia的研發費用曾經占全芬蘭研發總費用30%、出口占比20%Nokia對芬GDP的貢獻曾達4%,是芬蘭人的驕傲。但諾基亞手機光輝的歲月,終於20144月底被微軟收購,更名微軟移動後劃上句點。在外界擔心諾基亞頹勢將重創芬IT業之際,芬蘭人早已開始默默在業已成熟的創新土壤中播下新的種子。以憤怒鳥紅遍全球ROVIO與創15億美元併購天價SUPERCELL,是否能帶領芬IT產業重新定義自我,邁向全新芬2.0的時代?本文的研究目的在剖析芬蘭近年來促進創業與成長的政策及措施,並對同樣ICT產業見長的台灣如何轉型升級,提出值得深思的政策意涵。

 

芬蘭創新系統為何無法催生高成長企業?

   OECD(2008)統計報告指出,依三年員工人數成長率基礎來計算,芬蘭製造業與服務業的高成長企業家數比重約1.5%3.5%OECD評比17個國家中排13,表現並不出色。芬蘭向來在研發的投入名列全球領先之列,但卻無法產生許多世界級的高成長企業,引發芬蘭政府重視。芬蘭教育部與就業暨經濟部2008年組織芬蘭國家創新系統的國際評估委員會,特別把檢視「芬蘭經濟與創新系統是否可有效增加高成長新創企業的家數與貢獻」列為評估的主題之一,以確認系統的缺口與需要改善的政策領域。

   評估報告提出芬蘭的經濟與國家創新系統,對於催生高成長新創企業存在幾個缺口與問題:

1.租稅系統對於高知識密集度的創業者所提供的租稅誘因不足。

2.財政部在創業與創新政策的涉入程度不足,特別是強化對創業者與從事高風險活動的租稅誘因不足。

3.政府現有支持企業服務系統對於需求方與管理方的流程過於複雜。

4.因芬蘭的種族與文化缺乏多元性、地處偏遠,使得芬蘭創新生態系統無法提供創業者對全球視野、外國專家與國際網絡的需求,亦即國際化元素不足。

5.芬蘭勇於創業的文化不夠普遍。

   評估報告點出芬蘭國家創新系統僅有創新政策是無法催生更多的高成長企業,需要完善的創業生態系統,包括:早期資金提供、研發創新與國際化的連結等。芬蘭就業暨經濟部(Ministry of Employment and the Economy, MEE)部長表示「目前芬蘭已很難再出現像諾基亞成功崛起的大型企業了,當前政策重點是促進中小型創新型企業的成長和革新,由這些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支撐芬蘭經濟的下一步發展。一個好的政府,就應該投入資金推動企業更創新化與國際化,以持續企業成長與茁壯」。
 

芬蘭促進創業與高成長企業的措施與計畫

   芬蘭政府近年來強調「成長創業政策」(Growth entrepreneurship policy),首重打造有利於新企業創立與成長的環境。同時推動「成長企業政策(Growth enterprise policy),改善政府對企業的服務,以符合成長企業的需求,使芬蘭更易於企業營運。其次是,改善財務誘因與運作模式,利用民間頂尖企業專家與創投來支持企業的早期成長。以下分五個功能構面,闡述芬蘭政府支持成長、年輕、創新企業的做法(附圖)。

芬蘭2.0高成長企業創新創業國際市場開拓Tekes補助Vigo加速器創業投資研發商業化成長導航服務天使投資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