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從組織行為觀點談我國科研計畫分群考評效果之提升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從組織行為觀點談我國科研計畫分群考評效果之提升

王鈴惠  (2020/08/07)    《台經月刊第43卷第8期》

 

近年來,政府提倡績效管理變革,其目的旨在透過規劃、執行、評估、回饋之動態過程,督促各部會機關提升施政績效及運作效能。而科研計畫係扮演我國整體科技發展與經濟成長的關鍵角色,其績效考評制度是否發揮實質管理效果甚為關鍵。政府每年投入千億預算推動數百項科研計畫,因其具備跨領域、屬性多元之特性,如何適切的進行考評,助益於決策管理作為,不啻為政府績效管理變革浪潮中,亦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有鑑於此,為有效掌握施政成效,我國科研計畫在科技會報、科技部及其他相關部會之運作架構下,已有穩定的績效管理機制,視不同需求目的進行分群考評。然對政府機關而言,科研計畫團隊的績效表現亦是影響施政目標達成的重要關鍵,各團隊自身的表現、團隊彼此間的互動結果,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爰此,本文擬從組織行為角度出發,據以檢視目前分群考評推動情形,提出未來策進建議。
 

我國科研計畫分群考評推動現況

目前國內相關部會採行之考評做法,係依計畫性質或研究領域進行分群,以一致的衡量基礎合理檢視成效,除了回饋計畫執行改善,並依考評結果扣合預算,適度給予獎懲,茲說明如下。

(一)科技部政府科技發展計畫審議:依計畫屬性分群

為使績效評估結果與計畫審議鏈結,當年度績效評估作業係與次兩年度計畫審議作業併同辦理,各機關須併同年度綱要計畫提交績效報告書。審議作業中,係將我國科技發展計畫依研發屬性分為生命科技、環境科技、數位科技、工程科技、人文社會、科技創新等六大群組,並依不同群組設定主要績效指標(表1),作為年度綱要計畫書撰寫依據,並於後續績效報告中檢視達成情形。

 

表1  科技發展計畫分群及其主要績效指標

 

績效評估結果除提供後續執行計畫改善參考,亦作為科技預算審議依據,檢討不合時宜、績效不彰的工作項目,將經費優先支應重要研發課題。

(二)行政院計畫管制評核:依計畫重要性及優先性分群

為落實所屬各機關重要計畫執行,提升管理績效及施政品質,行政院自2001年起實施分級管考制度,依計畫重要性及優先性,分為「行政院管制」、「部會管制」及「部會所屬機關自行管制」等三級列管(表2)。

 

科研計畫績效考評分群管理組織行為激勵機制團隊合作績效評估公正性施政效能PDCA循環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