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落實公私協力活絡創業生態系——以荷蘭創育組織為例
林欣吾 (2021/09/09) 《台經月刊第44卷第9期》
前言
在金融海嘯後,全球許多國家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同時由於各項新興數位技術日益成熟普及,打開了諸多創業的新典範機會,推動新創成為許多國家重要政策。不過,相對於創新政策有著內生成長、新制度經濟及演化經濟等厚實經濟理論作為實務政策基礎(OECD, 1999),創業政策經驗與典範,近期雖有從創業生態系出發的政策論述(注1),但仍多以資料觀察及政策個案為主,較少有效驅動創業發展的理論。再者,新興數位科技典範的機會,多數涉及到技術供應端,需求端及平台等多元利害關係人,如何協同合作前進,相當關鍵。本文係從OECD選出之荷蘭系統性創業政策出發,深入觀察面對新興數位科技典範機會下,荷蘭創業服務組織如何藉著公私協力(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PPP)邏輯有效運作。
荷蘭近年的創業政策,係參考創新理論將創業政策以系統化做法展開,其經驗已收入OECD (2020)的典範創業政策個案。其政策的目的,在於引導各地方政府自行明確定位的新創產業方向重點(注2),並能自主演進。其落實展開,係由荷蘭王子Constantijn van Oranje擔任特使帶領由公私部門一同組成的Startup Delta組織,整合規劃與推進各項創業政策做法,核心工作在於連結創業者、投資者及各地創業社群的經營團隊。
從2015年的Startup Delta 1.0開始執行,經過評估精進升級至2.0、3.0,2019年在評估後更擴大投入規模,從荷蘭的優勢出發,升級成為techleap.nl計畫(注3),由於荷蘭各城市創業生態系已經有一定成績,新計畫中央政府專注在協助創業團隊擴大規模(rise),協助新創進入國際市場(compass)及深度科技創業(ambitious deeptech)。系統性展開,並滾動地檢討前進是荷蘭創業政策的重要特性。
Startup Delta/techleap.nl這一系列的創業政策,係荷蘭政府國家創新系統政策(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policy)中的一環(注4)。Startup Delta/techleap.nl的經費來源,有一半來自民間投入與參與;它建立並串聯起荷蘭創業生態系中各種角色,包括政府、投資者、企業、創業者及創育服務業者間非正式連結,同時在荷蘭各城市區域推動形成常態推動組織,鼓勵並引導各區域的組織能在財務上及治理作為上自主的前進,跨區域組織間協同合作,並為荷蘭的創業進行國際行銷與具體連結。
除了本身資金由公私組成,Startup Delta/techleap.nl也引導各地能逐漸在區域創業生態的運作治理上及財務上能自主前進,在這樣的目標下,Startup Delta/techleap.nl可更聚焦在整合發揮荷蘭的優勢策略及國際行銷連結,有效地中央地方分工。在這樣邏輯下,各地方生態系底下的創育組織,也必須逐漸在治理上及財務上建立起自主的能力。
公私協力、創業生態系、創育組織、創新政策、創業資源、創業服務、自主營運、創業教育、國際行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