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智慧綠色產業與消費對經濟景氣循環之影響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智慧綠色產業與消費對經濟景氣循環之影響

劉開其、吳彥儒  (2012/08/09)    《台經月刊第35卷第8期》

過去40年台灣造就了傲人的經濟成長,被譽為「台灣經濟奇蹟」,然近20年來以電子製造業為主的經濟結構,仍以降低成本賺取管理財作為主要競爭策略,除低廉的土地、資金與勞力成本外,匯率政策上亦以弱勢貨幣為政策主軸,惟台灣畢竟是一個天然資源匱乏的國家,長期過度開發的結果,將使國土無法負荷,因此,在以兼顧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推動能源智慧社區,發展智慧綠色產業及消費,達成節能減碳及家園永續發展之目標,為當前最迫切而重要之議題。

綜觀近年景氣變化劇烈,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許多產業均受衝擊,惟綠色能源投資未受影響,仍然持續擴增。展望未來,隨著全球能源消耗持續成長、溫室效應加劇,可以預見各國將特別著重綠色能源投資,全球綠能產業榮景可期,可望創造龐大綠色就業與商機。我國投入相關領域較先進國家為晚,未來應更積極參與,除硬體設施建置外,更須透過適當宣傳與教育,讓大眾認識智慧綠色產業與消費的優勢,使政策更易推展,以達成環保與經濟發展雙贏之目標。

 

永續發展倡議背景

美國歐巴馬總統與前日首相菅直人於2010年底共同提出「能源智慧社區倡議」(Energy Smart Communities Initiative, ESCI for APEC),涵蓋智慧運輸(Smart Transport)、智慧建築(Smart Buildings)、智慧電網(Smart Grids)、智慧就業與消費(Smart Jobs & Consumers)等四大領域及相關社區範例,邀請各經濟體參與該倡議,共同達成綠色成長、永續發展、綠色就業、節能減碳等目標。

2011年APEC會議決議強化區域經濟整合,並將拓展貿易、促進綠色成長、擴展法規調和與合作列為重要工作,可見促進綠色成長與永續發展,已是近年國際上重要政治與經濟議題。綜觀我國近年節能減碳與綠色成長政策推動狀況,2010年列為「節能減碳年」,且公布「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十大標竿計畫,內容涵蓋健全法規體制、改造低碳能源系統、打造低碳社區與社會、營造低碳產業結構、建構綠色運輸網絡、營造綠色新景觀、普及綠建築、擴張節能減碳科技能量、推動節能減碳公共工程、深化節能減碳教育,以及強化節能減碳宣導與溝通,期許能朝向低碳社會轉型,使我國經濟、能源與環境均衡永續發展。

然而,打造低碳社區與社會,除建置智慧運輸、建築與電網等硬體設施之外,加強民眾節能意識等軟體工作更是能否成功打造低碳社區的關鍵因素,故透過教育與訓練,使民眾充分了解節能減碳與智慧綠色消費的重要性,讓民眾消費商品時一併考量環境保護問題,增加綠色消費的同時也促進相關產業發展,為當前重要課題。

再生能源的發展除了政府支持及產業發展外,人民的認知與支持更是關鍵,德國、英國等先進國家較早實行政策輔助,民眾對於再生能源的了解與支持也較我國民眾積極。然而,能源是與所有人息息相關的議題,氣候變遷影響的不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區域,而是地球村裡的每一個公民,所以無論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乃至於未開發國家,都應負起責任。然而,在往節能減碳與綠色發展的轉換過程中,往往會有較大的改變或是衝擊,例如:再生能源補助將導致電費上升,短期內將使企業成本上升,競爭力下滑,更可能使社會上的低收入族群變成「能源難民」,凡此種種,皆是綠色發展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問題,但上述問題並非系統安裝或是產業發展等,能實際計算出成本效益,故往往觀念的建立,是支持一個國家進行大規模轉型最重要的動力,因此國內在發展再生能源的計畫上,除了設法降低短期衝擊,並藉由扶植興新產業增加就業率、提升國內產值外,更應積極建立國內民眾對於再生能源與環境保護的概念,如此在政策的推動及施行上,將會更加順利,讓台灣真正朝永續發展之路邁進。

智慧綠色消費綠能產業節能減碳太陽光電LED照明風力發電景氣循環綠色就業永續發展能源智慧社區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