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施建生教授百歲華誕】平淡一生的簡略回憶——施建生教授於百歲華誕慶祝會上致詞
台經院 (2016/11/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11期》
一、
我來到這一世界是在1917年的一個夏天,到現在已接近整整100年了。回憶這將近100年來,我遭遇到四件深具歷史意義的世界大事,這是罕見的巧合。第一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7年已打了三年,那時中國的政府還正在是否接受協約國方面的邀請參與而爭論不休,後來是決定參戰了,但只派去勞工數百名,在戰場上擔任後勤工作。這樣參戰的結果,雖然是勝利了,但原為德國占領的山東青島附近的土地卻不能收回,而歸由日本占有。這種奇恥大辱是難以忍受的,最後終於1919年促成五四運動的發生。
第二件大事是同在1917年11月俄國發生革命,這是世界上空前未見的無產階級革命,是當時流亡在瑞士的首領列寧(1870~1924)得到德國占領軍的默許(以便引起俄國內亂而利其戰事的進行),穿越戰地而返回俄國發動的。結果是一舉成功了,但其因而在國內外所引發的問題仍很嚴重,到1922年才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簡稱Soviet Union,蘇聯)的創立。嗣後經數十年的慘澹經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且成為世界兩個超級強國(superpower)之一,但最後還是由於其統領階層治理能力的薄弱而於1991年年底宣告和平解體。其對於世界所引起的最大影響,應該是於1921年啟發中國共產黨的創立以及由而引起中國政局的演變。這在後面還會提到。
第三件大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這是我國於1937年7月7日對日抗戰所揭起的。後於1939年歐洲戰事繼起,到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乃至擴大範圍,成為全球性的了。此次戰爭,我國歷時最久、犧牲最大,最後於1945年9月9日終獲勝利而被稱為世界五強之一。但二次大戰固已告終,由於國內因國民黨與共產黨兩黨紛爭不已,到了1949年終於出現了第四件大事,這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0月1日的創立。不待言,這是對我國影響最大的。
從以上簡略的說明中,可知我這一生所處的是一個戰爭與革命頻仍的時代,是一個破壞與建設交替的時代。這實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時代固如此偉大壯烈,但以我個人所經歷的生活論則是平淡無奇的,現在就從這方面略加敘述。
我是1950年來到台灣的。在此以前的1/3的生命都在大陸度過,在此以後的2/3的生活則在台灣展開。在大陸生長的這30餘年,除了兒童時期外,都是在求學。在高中畢業以前都是在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些二流學校中廝混。到了大學階段才在北京(時稱北平)重考時考取了兩間一流大學―國立中央大學與國立北京大學,後來選前者而攻讀。當時沒有大學聯合招生的制度,但重要大學在重要地區都同時設有考場。我的中央大學就是在北京考的。數年以後赴美留學,進修的是哈佛大學,當然也是一流的。但是一流的大學,也可能有二流的學生。在我這一生前1/3的時期中,除了求學外自然也有些就業經驗。但都是些片段性的體察,沒有實質的收穫,只是感到以我這樣的個性與素養絕不宜參與實際政治,而只能以教書為業而謀生。所以,簡單地說,我以前在大陸度過的1/3的生命完全是為我以後2/3在台灣生活的準備。說到這裡,以後的敘述就可以更簡略了,因為大家大概都已熟悉了。
施建生、百歲華誕、中國經濟崛起、台大經濟系、世界大戰、教育與經濟、哈佛留學、桃李滿天下、國際競爭力、經濟學傳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