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從ESG看企業評價未來的挑戰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從ESG看企業評價未來的挑戰

孫智麗  (2022/12/09)    《台經月刊第45卷第12期》

前言

企業永續(Sustainability)發展涵蓋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治理(Governance)面向,在各國媒體普遍報導下,企業實踐ESG的「正面效益」廣為人知,包含「具有良好的投資報酬表現」、「能長期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股息增長」以及「具有高度韌性以因應風險衝擊」等標籤,促使更多企業組織加入ESG實踐行列(附圖)。又隨著永續評級機制與各類ESG基金組成的推出,也成為主流投資顯學,動輒牽涉資本市場中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流動,而多數投資人亦會參考永續評等機構所給予的評分結果,來評估該企業組織是否為「誠信、優良、綠色」的投資標的。綜觀國際目前已30多家評等機構,其中較為受到多數投資人關注的機構包MSCIS&P GlobalISS ESGMoody'sBloombergFitchFTSE RussellRefinitiv,以Morningstar旗下Sustainalytics。在企業永續成為政府政策及投資評估重點後,這些機構發展出超600項永續評(ESG ratings),然而評等標準的不一致增加企業遵循與投資評估的困難。

為掌握推動ESG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本文從企業評價(DCF Model)ESG評等與股價之傳遞途徑,介紹ESG評等架構及評估項目,進一步探討各機構ESG評等結果之可靠性與一致性,以及影響ESG評等品質之原因,可作為未來改進ESG評量方法或政策制度設計之參考。

 

   由企業評(DCF Model)ESG評等與股價之傳遞途徑

 

 

ESG評等架構及評估項目

公司整體ESG評等決定於對環境(E)、社會(S)、治理(G)三個面向的衡量指標進行評估,然後再以權重計算總分,經排序後給予評等。在衡量這些因素時,公司必須了解影響各面向的重要變數,有可能來自歷史數據的統計分析來確定ESG關鍵因素,或者有可能是基於未經檢驗的理論關係所進行的假設。以MSCI為例,將三個面向區分成十大主題,再進一步列出35ESG關鍵議題(附表)。

 

   MSCIESG評等架構及評估項目

 

(一)環境(E)

1.氣候變遷:公司碳排放量對氣候變遷的衝擊,或公司因氣候變遷或與氣候相關的監管行動而遭受的損害。

2.自然資本:公司依賴自然資源的程度以及可能面臨風險。

3.汙染和廢棄物處裡:作為公司商品生產或處置的一部分而產生的廢物(包裝、材料或毒素)。

4.發展機會:使用友善環境科技改善營運或銷售的投資效益。

ESG評等企業永續投資評估股價關聯評等機構環境指標社會責任治理效能評等一致性評估模型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