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施建生】專欄:學習、講授與著述——亞當.斯密之學術貢獻璀璨的一生

 

台經月刊

 

【施建生】專欄:學習、講授與著述——亞當.斯密之學術貢獻璀璨的一生

施建生  (2009/02/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2期》

經濟學界一般都視亞當.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為經濟學的鼻祖。現就簡略地敘述他之如何成為這樣一位偉大人物的歷程。


一、學生時期

亞當.斯密是於1723年6月5日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Edinberg, Scotland)附近的一個名為柯卡爾迪(Kirkcaldy)的小商港。他的父親是一位律師與公務員,曾任當地海關的主計官,但他在出生時他的父親卻已於數月前逝世,所以他是他母親的遺腹子。他的母親是附近一位地主的女兒,是他父親的續弦。二人結婚不到三年,她就成為寡婦。她就將所生的唯一兒子以他父親的名字亞當而稱之,以紀念他的父親。他與母親的關係特別親切,一生未娶,一直與母親二人相依為命,若無特別事故絕不遠離。

他於1737年在當地接受基礎教育結束後,就遠赴格拉斯哥(Glasgow)進入格拉斯哥大學,當時只有14歲,以蘇格蘭當時的學制論,這已經有點超齡了。至於他何以不進附近的愛丁堡大學或聖艾特羅大學(St. Andrew University)而要遠離故鄉,則不知其故,或者是由於格拉斯哥大學設有一將來可以轉進牛津大學的獎學金的關係。格拉斯哥大學的規模很小,全校只有12位教授,按照它的規定,每個學生經過五年修完六種科目即可獲得碩士學位。這六種科目是拉丁文、希臘文、邏輯學、道德哲學、數學與自然哲學。

亞當.斯密入校以後辛勤向學,獲益良多,在教授中對他最有影響的是哈奇森(Francis Hutcheson, 1694~1746)。他所教的是道德哲學,是第一位不用拉丁語而用英語講解的教授,上課時不帶筆記,不拘泥於陳規,講得生動有趣,這就奠定了亞當.斯密在這一課程的基礎。(R. H. Campbell and A. S. Skinner, Adam Smith, Billing & Sons, Ltd. Worcester, England, 1985, pp.17, 21~22)同時哈奇森似乎注意到他的天資,就將他所寫的一篇關於休謨(David Hume, 1711~1776)最近出版的「人性論」(Treatise of Human Nature)的摘要寄給了休謨。休謨看到後非常高興,並贈送了一本給他,從此以後二人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關於斯密氏的傳記,除了上注中的一冊是最近所出的最好一本外,另尚有一冊是早期最著名的,是1895年出版的John Rae, Life of Adam Smith。但我因無法找到這本書,圖書館中只有它的中文譯本,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年出版的,由胡企林與陳應牟譯的「亞當.斯密傳」,(此處是引自該譯本15頁)到了1740年,他就獲得了到牛津大學巴利奧爾學院(Balliol College, Oxford)進修的斯內爾獎學金(Smell Exhibition),因而也就由於只讀了三年而沒有獲得學位而離開了格拉斯哥。這項獎學金是由格拉斯哥早年的一位校友約翰.斯內爾(John Smell)為了要培養同學將來去擔任蘇格蘭主教派教會,也就是聖公會(Episcopal Church)的牧師而設立的。後來於1690年蘇格蘭教會為長老會(Presbyterian)所主持,這項宗旨也就無法實施。到了亞當.斯密時期,所有獲得者都可自由進入牛津大學任何學院,專攻任何學科。當時獲得的共有五名,每名每人可獲40英磅獎學金,可連續11年。斯密則又於1742年另獲每年可得八英磅五先令的華納獎學金(Warner Exhibition)。但在牛津攻讀費用昂貴,最節儉的學生每年至少需30英磅,普通都需60英磅,所以斯密在牛津的生活並不寬裕。而牛津大學一般教授則因薪金都有定額,由學校所獲之眾多的巨額捐款中全部支付,與其所收學生人數完全無關。因此斯密後來在所著「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s)中就批評這些教授「甚至連假裝講學的工作都不為」,「學院與大學的措施一般都不為學生之利益而籌劃,而是為這些(捐款)的主人之利益而籌劃的。」(Adam Smith, An Inquring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ures, Ed. R. H. Cunpell, A, S. Skinner and W. B. Todd,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76, pp.761, 764)這與格拉斯哥大學完全不同,它是以教學為首要任務,教授待遇與其所收學生人數完全成比例,其中每一學生都須繳付學費給自己的任課教授。

不過,巴利奧爾學院的圖書館非常充實,斯密在牛津住了六年,在此期間可以說完全由於自學而獲得了學術上的深厚基礎。他曾讀了一些希臘文與拉丁文的古典著作與法國文學作品,也讀了許多現代哲學的著作。到了1746年他就離開了牛津,雖然他的獎學金還可維持一段時間,到1749年才正式辭去。那麼,他在牛津是否得到任何學位呢?根據約翰.雷的記載,雖然他的名字沒有登錄在牛津畢業生名冊中,但實際上是獲得了學士學位,不知何故該名冊將他遺漏了。(見前注「亞當.斯密傳」一書19頁)

亞當·斯密經濟學國富論道德情操論格拉斯哥大學牛津大學學術生涯啟蒙時代經濟學家學術貢獻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