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生專欄】重商主義的理論及其謬誤
施建生 (2009/07/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7期》
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其鉅著「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簡稱WN)第四卷「論政治經濟學的思想體系」一開始就將他所謂的政治經濟學下了如下的定義:「政治經濟學是一種研究政治家或立法者之科學的一支,要達到兩個目的:第一,要為人民創備豐富的收入或維生之所需,或者更恰當地說,使他們能為自己創備這樣一種收入或維生之所需。第二,要為國家創備足以提供公共服務的收入。它要使人民與國家都富裕。」(WN, p.428)他在此以前於「國富論」中所討論的,可以說是他自己對於要達成其中第一個目的的意見。但以當時西歐各國論,曾有一些不同的主張,概括地說,約有兩種:一為重商主義(mercantilism)另一為重農主義(physiocracy)。斯密稱前者為商業體系(system of commerce),稱後者為農業體系(system of agriculture),現則一般都譯之為重商主義與重農主義。他認為這兩種政治經濟學都不若他自己的美滿,他就用了占全書28%的篇幅的第四卷來討論它們。現就讓我們將之略加敘述。
一、重農主義的要義
重農主義者是18世紀時法國一群對當時法國推行的政策表示關心的哲學家,他們的領袖是甘納(Francois Quesnay, 1694~1774)。他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御臣。當時國王的首相柯爾柏(Colbert)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但他深受當時法國商人與製造業者的影響,完全接受他們的主張,推行他們的重商主義的政策。(WN, p.663)在他們的思想體系中,農業被視為只是提供城巿中勞工之所需物品的源泉。這群重農主義者對之甚為反對,他們就矯枉過正地強調「農業是每一國家之收入與財富的唯一來源。」(WN, p.664)在他們看來,生產淨額完全來自農業,因此只有那些在土地上工作的人才可被稱為生產階級,技工、製造業者與商人都是不生產階級。(WN, p.664)
我們知道,亞當.斯密對於農業生產之具有的獨特性是很讚美的。他說:「同量的資本推動生產的勞動去工作的數量沒有能超過農人所推動的。……(因為)在農業中大自然也與人一樣地勞動」,(WN, p.363)至於在製造業中,「大自然則不做什麼工作,一切都靠人去做。(WN, p.364)斯密也同意重農主義者的看法,是大自然的勞動使農業能獲得超過一般利潤的收入,這就是地租。(同上注)
不過,根據斯密的分析,雖然農業由於大自然的慷慨使它成為經濟成長的基礎,但是一國之大量財富的產生仍有賴技工與製造業工人的勞動才有可能。這是因為勞動的生產力乃決定於分工的細密,而「技工與製造業工人則可比農人與鄉村中的工人分工得更細,因而所獲得之改進的程度就可更為提高。」(WN, p.676)由此可見,技工與製造業工人從長期來看是非常生產的階級,認為他們的勞動是不生產的,這是錯誤的。
雖然亞當.斯密並不完全同意這群重農主義者的見解,但他從他們身上卻學到不少,對他們都非常敬仰。他對他們曾作如此評論:「這一思想體系儘管有許多缺點,也許是業已出版的討論政治經濟學這一課題中之最接近真理的。……雖然認為在土地上所使用的勞動是唯一生產的勞動,這種反覆重述的觀念也許是太狹隘了,但認為代表國家財富的不是那些不可消費的眾多錢財,而是社會中勞動可以每年再生產以供消費的物品,同時認為完全自由是使這種每年生產達於最大之可能的唯一有效的辦法,這種思想似乎在每一方面都正如它的博大自由那樣的公正合理。」(WN, p.678)
不過,儘管他對他們都很敬仰,但對他們的思想體系卻論述不詳,在他「國富論」討論這種思想體系的那一卷中曾分為九章討論,其中討論重農業主義的則只有一章。這是因為他認為這種體系「就我所知,沒有一國曾加採行,……(既然如此)對於一種從沒有一國曾加採行的體系,同時也許永遠不會對世界任何地區產生傷害的體系,自然沒有將其錯誤詳加研討的價值。」(WN, p.663)
亞當斯密、重商主義、國富論、自由貿易、經濟成長、對外貿易、分工理論、資本運用、壟斷弊害、財富定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