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社論】向「以終為始」致力於發展國際市場的台灣品牌企業致敬

 

台經月刊

 

【社論】向「以終為始」致力於發展國際市場的台灣品牌企業致敬

台經院  (2013/08/05)    《台經月刊第36卷第8期》

   過去台灣企業以專業製造代工為主,賺進了大筆外匯,然而隨著世界新興國家低價勞動成本市場興起,台灣製造代工之立基漸失,面對國際化及產業高價值化趨勢,企業經營唯有透過品牌的建立,加強創新與設計能力,才能持續在國際市場競爭,因此許多企業逐步由擅長的OEMODM轉型OBM發展。根據我國品牌先生施振榮以其自身的實戰經驗提出:品牌具有戰略意義,進可攻、退可守,一方面增加產業附加價值,此為進!若國外企業拋棄台灣廠商而琵琶別抱,我們自己還有品牌可以繼續發展,此為守!

巨大機(GIANT)執行長對國際品牌發展曾提及,要成功發展自有品牌,公司必須具備兩項非常重要的能產品力及服務力,另外就是要讓消費者感動!因此品牌發展需要公司內部各個環節共同努力,包括:研發設計、製造生產、行銷業務、零售通路等,以市場調查取得消費者資訊方式已為過去式,在資訊快速流通時代,企業如果可以即時取得消費者想法,快速反應在產品創新研發上,才有能力取得市場商機。這就是施振榮先生微笑曲線所衍生的概念:「以終為始」!也就是指微笑曲線左端為研發創新(產品原創),右端為品牌行銷(消費需求),而企業界的創新思考都應以最終端消費者的想法為起始點,才有辦法發展獨特的產品與品牌。品牌管理顧問公司美商方策執行長史孟康也針對近年股價下跌的我國知名國際品hTC,提出重返榮耀的三個關鍵:第一是找回初衷;第二是將曾經建立起來的消費者關係找回來;第三則是發掘並鎖定核心族群,而這三個關鍵根本上就是施先生所提的,要發展自有品牌,公司必須建立:「以終為始」的目標作法。

Interbrand公司2001年起與美Business Week合作,每年進行全球百大品牌鑑價調查,台hTC曾經2010年登上全球百大品牌之一,也是截至目前為止唯一登上排行榜的台灣品牌。然而台灣有許多默默在全球各個獨特市場發光的品牌企業,由於生B2B的產品以致於無法像國際百大品牌(多B2C消費性產品)般浮出民眾心裡,但是這些企業卻對國家社會乃至於民眾生活起了一定的作用。

B2B的企業要做品牌,最重要的競爭力考量點在於產品品質、交付客戶日期,以及可以提供的價格。隱藏在新北市瑞芳工業區內的佰龍機械,專門生產紡織機械中之圓編及橫編針織機,並以自有品PAILUNG行銷全70餘國,目前40餘國均設有代理商,為全球第一大針織機台製造商。佰龍每年投入占總營收6%的研發費用,已在世界各國取得數百項專利權。佰龍董事長王堅倉很自豪地表示,該公司得以在國際上嶄露頭角,主要在於公司獨特的技術研發能量,可以提供客制化的產品,甚至早於客戶提出更前瞻的紡織品需求,另外除了一至兩週內快速交貨、產品多元及技術支援上著墨甚深外,亦積極建置紡織機械相關產業整合平台,媒合下游布商客戶與設計師,提供全方位之垂直整合服務。在佰龍機械裡的員工就像是個大家庭,公司長期資助台科大、瑞芳高工等學生發展學習,並協助社區營造以回饋地方之發展。

而位於台南市柳營的榮剛材(GLORIA)是國內唯一專業特殊合金生產製造廠,擁有許多高進入門檻的技術。公司願景為建構下世代綠能環境的特殊合金及其產品之全球供應服務體系,策略為發展高值化金屬利基產品(特殊鋼材料)及擴大行銷物流。由於公司是B2B市場為主,故在品牌行銷上強調建構一個上下游廠商與經銷商、供應商等共存共榮的文化,並取得市場上關鍵消費者認同。公司透過自主研發能量的提升建立自我特色,並積極發展國際策略聯盟以進行國際市場情資蒐集及掌握未來需求之脈動。榮剛總裁陳興時對於環境保護非常執著,集團內處處可見由員工親自種植的茶樹圍繞,集團並以「綠能環保健康」打造整體形象。此外,對於城鎮社區的回饋亦不遺餘力,集團將旗下所有公司皆設在台南,對於當地的經濟發展及就業率起了很好的成效。

OK繃或者醫療用貼布大家都知道世界最大廠商3M,而生N次貼的我國聚合國(HOPAX)曾經1994年擊敗3M對其的國際專利訴訟,十足是個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國際案例,也是該產業中唯一能在國際上與3M抗衡的公司。聚合國際董事長郭聰田強調公司的行銷目標是要在全球不大的市場中,每一個市場都要擠進前三名,以與3M作明顯區隔,營運策略則是擁有自主創新的能量,每年投入營業7%的研發費用,持續不斷的提出新創產品,維持每年營業額收入來自於新產品的目標,同時長期關注本業的國際市場專利發展,並布局重要專利。另外公司也注重員工福利、知識分享及文化創意,因此經常舉辦藝文講座、音樂會、讀書會等,也長期贊助許多藝文團體。

許多人不知道,全世界一年消2,600萬支醫療電動手術刀,其中1/4來自於台灣的大瓏企(DEANTRONICS)。大瓏從早期OEMODM,而逐步進入貼牌生產,再進OBM階段,未來希望藉著不斷投入研究創新,並以自動化設備量產產品,使電燒刀出貨量在兩年內,全球市占率能夠提升50%,成為世界第一。聚焦在專一領域且精益求精是大瓏企業的經營哲學。年營業額十億元的大瓏企業每年提撥一定比例的經費做公益,包括資助貢寮國中與大觀國中成立社團鼓勵學生自我發展,以回饋社會。

台灣企業要擠入Interbrand所發表的世界百大品牌並不容易,但是誠如上述我國企業,對於發展自有品牌都有相當的執著而且繳出亮麗的績效,這些企業具有堅強的核心技術且持續投入創新研發,並從核心技術出發專注於本業及關聯產業的發展,同時從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找出公司獨特的產品區隔市場,而且在該市場中成為佼佼者。另外,企業的領導人都具有關懷員工及其眷屬的責任心,連帶影響公司內部逐漸養成樂於與人分享的文化,同時企業對於國家社會社區的發展經年累月默默付出,以各種方式發揮其特有的企業社會責任!台灣最棒的不只是我們友善的人民,還有這些在各個角落發光發熱「以終為始」的品牌企業!

品牌轉型國際市場核心技術創新研發競爭策略企業社會責任B2B品牌產業升級全球佈局台灣品牌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