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審視全球價值鏈的風險與契機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審視全球價值鏈的風險與契機

林士清  (2014/08/07)    《台經月刊第37卷第8期》

   由於科技進步、運輸及資訊成本降低,以及基於撙節原料成本與消費市場取向等考量,使得全球跨境活動的生產、投資與貿易模式更加興盛,複雜度也日益增加。而受到全球暖化效應及極端天氣的影響,自然災害規模不斷擴大,以亞太地區為例,日本20113月發生芮氏規9.9地震,重創日本東北地區,加上地震所引發的海嘯嚴重損壞部分沿岸城市,因而造成福島縣第一核電廠因冷卻系統毀損而產生輻射外洩,導致全球電子產業面臨斷鏈的危機,日本經濟也遭受重挫。同10月泰國爆發嚴重水患,造成電子產品及零組件廠商因工廠設備泡水,致使關鍵零組件缺貨,全球硬碟的供應量大幅減少導致價格不穩,電腦產業供應甚至產生斷鏈效應,影響下游產業之出貨供應,因此,引發國際間對全球價值(Global Value Chains, GVCs)與全球供應(Global Supply Chains, GSCs)的關注。
 

價值鏈的高端與底部風險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對全球價值鏈之意涵為:乃實現商品或服務價值,而連接生產、銷售、消費與回收處理等過程之全球網絡流程,價值鏈涉及原料採購、半成品和成品的生產與銷售,直到最終消費和回收處理之整個過程。事實上全球價值鏈的概念,肇始於麥克波(Michael Porter),後經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OECD)計算全球各主要貿易國家在貿易鏈條下,評估各自在境內所創造的附加價值。全球價值鏈之概念之所以受到矚目,主要有國際貿易與國際政治之因素並存,國際貿易視角下的全球價值鏈,乃克服了傳統跨國分工貿易額重複計算的問題;國際政治下的全球價值鏈,乃成為以開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互爭經貿話語權的政策工具。

   如何避免供應鏈之斷鏈情形及邁入價值鏈高端等議題,便成為WTOOECDAPEC等重要國際組織熱烈關注的議題,尤其以全球價值鏈的議題最為關鍵。例如2014年中國將全球價值鏈納APEC優先議程,主要著眼於全球價值鏈議題有利促成開發中國家沆瀣一氣,希冀透過議題結盟的方式,擺脫大量消耗生產要素,附加價值卻低落的困境。面對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契機與挑戰,開發中國家必須透過提升全球價值鏈策略,擢升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並帶動自身產業結構升級進步,使全球價值鏈對於國家長期發展發揮正面的作用。目前全球貿易標的已不是單純的商品或服務,自由貿易協定的標準或門檻,已提高至自由及公平貿易,台灣在全球價值鏈的製造端極具競爭力,若搭配服務業戰略高度的視角,強化以經濟利益結合為基礎的各種自由貿易協定,乘勢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方可作為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之契機,另一方面也必須思考價值鏈所帶來掉入底部的風險。

 

全球製造鏈、全球生產鏈、全球價值鏈

   全球價值鏈包含從設計、開發、製造、行銷、交貨、消費、回收、售後服務等各種增值的商業活動。在全球價值鏈的概念日益普及之際,傳統產業供應鏈的網絡狀性質,使得即使是單一經濟體、單一廠商所面臨的風險,如天然災害、物流與基礎設施風險、市場、法規變動、政治不穩定等風險,亦連帶影響整體生產過程中的相關經濟體與供應商,演變為系統性風險。事實上要瞭解全球價值鏈之定義,必須從全球生產鏈(Global Product Chains, GPCs)、全球供應鏈兩個視角切入,關於全球供應鏈、全球生產鏈、全球價值鏈之概念與互動組成涵蓋消費者、零售據點、領導公司、第一二層供應商(生產與零組件)及末端供應商。

全球價值鏈供應鏈管理國際貿易附加價值APECWTO產業升級製造優勢區域經濟整合自由貿易協定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