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促進民間參與文創產業與建構評析方法——以台北縣(未來新北市)為例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促進民間參與文創產業與建構評析方法——以台北縣(未來新北市)為例

黃崇哲、曾資文  (2009/09/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9期》

全球金融海嘯襲擊,世界各產業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與衰退,過去所熟知的經營模式、財務模型或經濟分析等工具,似乎難以解釋這既深且廣的市場衝擊力。政府在面對產業環境巨大的變局時,如何評估自身的優勢,提出有願景的規劃,進而舖陳務實的發展方向與策略,據為現階段各地政府不斷努力的重點。

因此,本文除了簡介多年來引領世界潮流之創意經濟,以及台灣推行文化創意產業的沿革與現狀,並探討傳統工商普查的產業分析方式,運用在文創產業可能面臨之盲點,然後介紹以結合產業上下游關聯,以及地理資訊系統的方式,配合「創意城市」的建構思維,並以台北縣為例子作為說明,來重新探討文創產業的發展,提供給地方縣市政府研擬發展方向與策略之參考。

 

文化創意產業的歷程與進展

國際上創意經濟所帶來的效益非常驚人2003年歐洲的創意產業部門營收總6,540億歐元,成長率高12%,遠超過整體經濟發展速度,創造的就業人口達到470萬人。歐洲許多國家與文化創意有關的產業部門,對國家的經濟貢獻超過了電子產業,這對於以電子資訊產業發展傲視全球的台灣,具有相當大的參考意義。台灣政府2002年提出「挑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其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不僅列為重要的施政,對台灣長久以來習慣於製造業或科技業的政策思維來說,更是台灣經濟政策的創舉。

參考國際先進國家發展多年的「創意產業」,台灣也是首次將「文化」融合其中,試圖將過去針對文化保存與教育的政策方向,藉由整合「創意產業」的新思維,替台灣尋找下一個繼科技產業成功發展後的接續驅動力量。此計畫2002~2007年底,合作部會包含經濟部、文建會、新聞局、教育部及內政部,轄下各自管理文創產業13大類別。2002年發展2007年底為止,無論在家數(成13.32%)、營業(45.42%)與就業人(30.24%)的成長率表現,均呈現不錯的發展態勢,其中營業額成長更達到了當初政策設定的目標1.5倍)。

20095月,行政院針對台灣六大新興產業,提出「創意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送交立法院審議,預4年內要投300億元。本方案包含了兩大主軸:環境整備(資金挹注、產業研發輔導、市場流通及開拓、人才培育媒合、產業及效應等五大策略)與旗艦計畫(電視、電影、流行音樂、數位內容、設計、工藝等六大產業)。政府的持續重視與投入,讓台灣從早期歷經西班牙、荷蘭與日本統治的殖民文化,再加上大陸閩南文化的洗禮,與台灣在地原住民文化的激盪與融合,所形成的特殊多元文化資產,得到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支持。

文化創意產業創意城市創意加值數位內容產業評析地方創生產學合作創意生活空間活化政策工具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