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我國新能源發展之展望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我國新能源發展之展望

左峻德、蘇美惠  (2006/07/06)    《台經月刊第29卷第7期》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FCCC)1994321正式生效,係少數嚴重影響人類及環境的國際環保公約之一,公約目標係防止氣候系統受到人為干擾,同時使生態系統能夠自然地適應氣候變化、確保糧食生產及免受威脅。

第三次締約國會議1997年在日本京都舉行,會議中要38個工業國與歐洲聯盟承諾20082012年間溫室氣體排放量應減少到1990年排放量5.2%之水準,此即為所謂的京都議定(Kyoto Protocol),並於2005216正式生效,對世界各國具體落實溫室氣體減量,構成相當大的經濟、政治與社會壓力。如何研擬適當的因應對策,期能以最少的社會成本達到減量的目標,已經成為各國施政的重要課題之一。

除了溫室氣體減量壓力外,在重要能源逐漸浮現枯竭危機及國際油價持續攀升等問題日趨嚴重下,尋求替代能源成為各國的當務之急。各國均積極發展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海洋能、水力、生質能、氫能及燃料電池等),再生能源與新能源不僅成為國際永續等相關會議討論焦點,也是各國擬定能源政策的要項;發展潔淨能源不僅可替代未來石化能源需求短缺的問題,亦符合執行溫室氣體減量的目標策略。

在不考慮大型水力發電下,再生能源2004年提供全球11%初級能源,若計算大型水力發電時則提16.7%初級能源,其中供家庭與加熱的傳統生質9%,新再生能源只2%。全2004年共投資300億美元於再生能源(不含大型水力發電),2004年底全球再生能源發電總容量為160GW(不含大型水力發電),占全球電力部門總容量4%,其中開發中國家再生能源發電總容量約為70GW,約44%,全球再生能源發電所產生電力約為全球核能電廠所產生電力1/5。各項再生能源2000~2004年間成長最快的是太陽光電,裝置容量2000年的0.16GW增加20041.8 GW,平均年成長率60%,其次為風力發電,平均年成長率28%(Martinot, 2005)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與二氧化(CO2)的排放量,一直有著無法脫鉤的關係。如1所示,我CO2的排放量19962003年總增幅41.3%,年平均成長率4.94%。近年我國年平均經濟成長率雖然1996~19995.55%1999~20032.58%CO2排放的年平均成長率卻不減反增,1996~9994.79%增加1999~20035.27%,其結果GDP1%所需排CO2增加率由原先0.72倍躍升2.6(Liang, 2004),顯示我國能源效率仍有改善空間。
 

1  CO2GDP成長1996~2003年)

 

因此,本文將分別就國內未來在能源使用結構、再生能源發展目標CO2的排放結構等三部分,探討可以同時兼顧我國國家能源安(Energy),溫室氣體減量的環保要(Environ-ment),及國家長遠經濟發展目(Economic)等三個重要面相之新能源發展契機。

新能源發展再生能源CO2減量潔淨能源技術能源結構目標能源安全氣候變化溫室氣體燃煤減量生質能源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