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離岸風電無追索權專案融資之風險解析與對策
劉大溶 (2019/03/08) 《台經月刊第42卷第3期》
目前除丹麥商沃旭能源(Orsted)以外(注1),其餘獲得台灣離岸風場併網容量分配的外國開發商皆希望能採用無追索權專案融資(Non-recourse Project Finance)的方式向國內銀行借款。然而國內過去使用專案融資籌資的案例並不豐富,銀行界更鮮少有承作無追索權模式的經驗,因此對於技術與合約結構複雜的離岸風電專案持相對保守的態度,導致難以有效把握當前離岸風電開發帶來的融資商機。
針對此一問題,本文重新檢視歐洲融資市場的動態與專案融資的基本概念,並探討目前離岸風電產業的實務做法與國內銀行界普遍存在的疑慮,以試圖釐清無追索權專案融資授信風險的癥結點。最後,針對銀行於承作離岸風電無追索權專案融資的授信風險,本文謹提出三大面向的債權保障策略,分別盤點各種可採取的具體措施,以儘可能降低無追索權專案融資的風險,期提供國內銀行界一個完整評估專案融資授信風險的參考架構。
歐洲離岸風電融資之市場動態
根據歐洲風能協會(Wind Europe)的統計資料(圖1),在離岸風電開發投融資已相當成熟的歐洲,新設裝置容量之投資總金額除2017年顯著下跌外,由2010年的84億歐元成長至2016年的182億歐元,其中2012~2016年皆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而開發商為興建離岸風場所舉借的無追索權貸款金額(注2),除2017年隨投資總金額一同大幅下降外,亦從2010年的15億歐元成長至2016年的53億歐元,顯示在離岸風場的開發上,無追索權專案融資確實是常被採用的融資模式,但比例上仍未超過傳統融資模式。
圖1 歐洲離岸風電新設裝置容量之投資總金額與無追索權專案融資金額
而就融資利率(圖2)來看,平均每百萬瓦(MegaWatt, MW)的貸款利率由2011年高於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 LIBOR)約250~350基點之間,逐漸下降至2017年僅高於LIBOR不到200基點。此趨勢顯示歐洲的融資市場愈來愈願意對離岸風電專案提供較佳的融資條件,可能反映歐洲銀行界對離岸風電產業有深入的了解,並具備專業的授信評估知識,因此能夠充分規避風險。
離岸風電、專案融資、無追索權、授信風險、銀行債權、風險管理、融資模式、再生能源、信用加強機制、投資策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