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因應國際減碳趨勢我國能源發展面臨之課題與策略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因應國際減碳趨勢我國能源發展面臨之課題與策略

何玉麗  (2016/06/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6期》

   隨著極端氣候在各國肆虐,氣候變遷問題倍受關注,其元凶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如何排放減量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為使全球氣溫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增幅控制在攝2˚C以內,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21次締約方大會(簡COP21201512月在巴黎召開。會議結果,各國通過接替「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巴黎氣候協定,而各締約國陸續提交「國家自定貢獻」報告(簡NDC),以建構未來可行的減量目標。

   雖然協定的執行細節現階段尚未完備,但長期看來是第一個對所有締約國的減碳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規章。台灣雖非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也無法加入新的巴黎氣候協定,但身為國際間一份子,仍應善盡節能減碳力量,共同為下一世代的環境塑造而努力。因此有必要掌握該協定對減碳的相關規定,以及能源情勢、經貿情況與我國相似的鄰近先進國家日本,其因應方式與動向。其後,檢視我國能源政策、了解執行成效、釐清我國能源發展面臨問題,並進一步提出未來應加強之措施。

 

巴黎氣候協定對減碳之規範做法及其對能源發展之影響
(一)巴黎氣候協定對減碳之規範做法

   巴黎協定所規範的減碳重點,包括:(1)為能將全球氣溫增幅控制在攝2˚C以內,二氧化碳排放量應逐漸降低,進而21世紀後半期達到排放量能完全為自然界吸收(2)各國所提減量目標,應接受檢視,且每五年進行滾動式檢討(3)可善用市場機制,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4)已開發國家2020年以前,每年提供開發中國1,000億美元的「減緩與調適」資金(5)充分落實技術研發與移轉。

   COP21不但為全球提供了低碳的明確發展方向,同時預定藉由所有國家共同分享與監視各國對目標之執行情形,間接促進目標的達成。不過,以截至20151030止所提出之所NDC加總並試算,全球均溫將上2.7˚C(也就2030年估計全球排碳量570億噸,如為控制2˚C目標,2050年之前排碳量需維持240億噸水準,所以必須減330億噸),顯見巴黎協定所揭示的目標達成,有其困難度,所以有必要強化技術研發。目前國際間在政府方面,已有創新的使(Mission Innovation),在民間方面也設置了突破能源聯(Breakthrough Energy Coalition)等組織,協助技術革新。
(二)對全球能源發展之影響

   因為低碳與技術革新是未來全球共同的趨勢,其在能源領域的展現,預期有下列四大傾向:(1)碳的排放不再無價,碳稅(有些國家稱為能源稅)的課徵,將不再局限於歐洲各國,而將普及並落實於NDC提交國家(2)為減少碳排放,低碳能源的運用,包括天然氣、再生能源等較為潔淨的能源,在各國能源供給結構的占比勢必會提升(3)各國將投入更多經費積極從事能源科技研發,一方面以科技創新開發海洋能等各類再生能源,更期能以微電網或智慧電網,同時實現節能、創能與儲能目標;另一方面,也以技術革新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達到節能減碳目標(4)開放能源事業,讓消費者有選擇權,間接促進潔淨能源發展。

 

國際因應做法以日本為例

   日本是巴黎氣候協定締約國且是Mission Innovation會員國,有鑑於可大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技術革新被全球所期待,而認為在能源環境領域應扮演的角色,就是結合產官學睿智極力進行研究開發,並將其成果拓展至全球。安倍首相承諾2016年春季之前,將制定「能源環境革新戰略」,策劃出值得專注且加強研發的技術領域,並釐清其衝擊或實用化、推廣等問題。基於此201512月在內閣府綜合科學技術革新會(CSTI)之下,設置了「能源環境革新戰略制定工作小組(WG)。經過四次討論與評估,2016324提出了「能源環境革新戰略草案」。

能源轉型再生能源減碳策略智慧電網電業自由化能源效率碳稅政策技術創新潔淨能源產業競爭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