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扭轉台灣產業結構朝往產業高質/值化的關鍵意涵
吳家豪 (2016/09/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9期》
綜觀台灣產業長期發展歷程,係以出口連動投資作為主要的經濟成長動力,並以大量製造、代工生產等發展模式為核心。這樣的產業發展模式在過去確實有值得自豪的表現,但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尤其是踏著全球化發展及區域經濟整合並行的浪潮,加劇國際間的產業競爭,反倒使台灣長久倚賴的產業發展模式糾結成許多結構性問題,不僅令台灣經濟面臨嚴峻挑戰,亦使得調整產業結構之相關議題又再度成為顯學。於此之際,如何推動產業高質/值化之發展,應是未來調整台灣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關鍵方向。
產業高質/值化意涵
目前全球對於「產業高質/值化」並沒有一個完整且統一的定義,端視每個國家的產業發展方向與需求而有所不同。不過,大抵而言,產業高質/值化是指在有限資源或投入同量生產要素之下,透過更高的技術、更好的生產要素組合,使得製造出來的產品能夠獲得更佳的品質與更高的附加價值。舉例來說,A、B兩台電腦同是運用幾乎同量的材料、人力和設備所生產,但相對於B電腦,A電腦採用較先進的產品設計與生產技術,抑或者A電腦內建搭配功能更強大的軟體程式、更好的品牌行銷與售後服務來銷售,均能提升A電腦的品質與附加價值,亦拉高其產品價格。
由於台灣經濟面臨產業及出口結構過度集中,不僅在追求規模經濟時,經常造成資源的耗用與環境的破壞,也因為同時追求生產成本降低之故,進而偏重製程效率的提升,附加價值創造能力亦相對較低,再加上關鍵產品與技術大多仰賴進口,以致台灣產業發展過程中衍生出相對缺乏品牌與通路、有形與無形資產的投資分配不均、人力供需失調等問題。因此,台灣必須改變過去以量取勝的觀念,扭轉為朝向價值創造來轉型發展,透過「生產過程」的效率提升、「產品本身」的附加價值提升,以及「營運模式」的創新轉變等層面,來達成產業高質/值化。也就是說,未來的產業競爭應該要回到「深化工藝品質」的競爭,而不再只是價格競爭而已(附圖)。
附圖 台灣發展產業高質/值化的必要性
然而,產業高質/值化有許多不同面向的表徵,若觀察目前全球潮流趨勢與重大議題,包含氣候變遷、節能環保、人口結構變化、研發創新、生活型態趨多元智慧化以及科技匯流與整合等,以致於過去涇渭分明的產業分野逐漸模糊,跨領域融合成為產業創新及新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故進一步歸納論之,產業高質/值化最主要的特徵應涵蓋產業智慧化、綠色化及文創化。
產業高質化、智慧製造、綠色轉型、數位升級、品牌創新、附加價值、供應鏈優化、工業4.0、產業政策、經濟轉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