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特別報導】2023年台灣整體產業景氣剖析與展望
劉佩真 (2023/10/1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1期》
疫情不止、戰火不歇、通膨不退、美中不合等態勢使各產業營運面複雜程度升溫,牽動各行業景氣的表現。以製造業而言,全球半導體市場供需結構是否於2023~2024年逐步達到平衡點,將考驗供應鏈的應變能力;而供需調整、邊境開放、地緣政治、ESG、淨零排放、新興科技領域商機等,則成為貫穿2023年國內產業重要發展趨勢的主軸,故國內綠電供應及進度、憑證的完整性將為觀察重點;至於ESG的推動已成為製造業的普世價值,台積電仍是業界的領導指標廠商。
國內經濟成長率在2021年達到近年來高峰6.57%後,2022年、2023年皆進一步呈現趨緩,2022年11月台經院預測各為3.45%、2.91%;但這兩年的產業結構表現則是有所差異,也就是不同於2020年僅有半導體業一枝獨秀的局面,2021年則是製造業當中的傳產、科技產業全面性上揚,服務業表現較為不佳,2022年已轉為製造業陷入分歧,反觀服務業景氣則是漸入佳境。
甚至2023年因全球經濟成長率將進一步趨緩,造成製造業的外銷接單恐未如預期,倒是服務業在邊境逐步開放下,民間消費力道有所增加,故2023年國內製造業、服務業景氣一消一長的發展態勢將趨於顯著,而不動產業景氣恐將因經營環境不利因素持續影響而趨緩,住宅與商用不動產皆尚處於調整期,至於銀行業景氣將因升息環境、海外市場拓展、資產品質穩定、數位金融發展而處於揚升態勢。
2022年以來經營環境變化莫測,製造業、服務業景氣呈現一消一長的發展態勢顯著,不動產業則陷入降溫的態勢,而銀行業尚處於揚升格局,至於其他細項產業則有所消長。
產業經營環境大風大浪
2022年以來我國產業所面臨的變化因素即包括俄烏戰爭牽動原物料/能源/糧食/運輸價格、中國疫情封城效應影響部分供應鏈及需求、各國執行半導體軍備競賽力求戰略制高點、半導體業的地緣政治因素已加重、Apple的中國在地化供貨策略生變、Omicron疫情襲捲台灣波及內需、升息循環牽動部分行業景氣脈動、ESG與淨零排放已成企業共識等。
就俄烏戰爭來說,2022年2月24日戰事開打,原先市場預測應該短期即可結束,未料歷經十個多月尚未結束,全球股、債、匯市及原物料、航運等行情持續出現連鎖反應,顯然俄烏戰爭未明朗前,當然此戰局也成為推升國際各項物價的主要原因。
其次中國疫情封城方面,雖然2022年第一季即有西安、蘇州等城市,但第二季上海、鄭州、廣州、昆山等較為嚴重,整體來說,中國疫情封控措施短期波及傳產、科技等台商與終端需求約一季的時間,業者則以減災為原則。而對於主要產業的影響評估,傳統台商所受的影響則含括運輸工具及零件製造業、育樂用品製造業、運輸服務業,其中自行車及其零件業所受的波及較汽車零組件業大,台廠的健身器材製造於中國生產比重較高,因而停工對其營運有造成影響,另外封城影響電子行業生產較多,故航空業所受的影響大於貨櫃運輸業;若以高科技產業台商所受的影響而論,市場多以討論半導體、印刷電路板、被動元件、組裝廠等為主,其中台廠在中國晶圓代工、封測產能比重均僅個位數,封城效應影響極為有限,且亦有台灣產能可支援,惟消費性電子、智慧型手機需求端則受到負面影響,而華中、華南地區為台系印刷電路板廠聚集的主要區域,且台廠在中國生產比重逾六成,故台商藉由透過「同一料號、兩地生產」的方式,以其他廠區產能支援來降低短期的影響,組裝廠部分,富士康可正常營運、和碩可逐步恢復營運,因而封城對iPhone供應的影響為短暫有限的,但需求端影響值得關注。
產業景氣分析、半導體供需、ESG推動、綠電憑證、服務業復甦、製造業衰退、供應鏈韌性、不動產盤整、銀行業發展、數位金融轉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