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國際推動綠色通勤的趨勢與策略
徐幸瑜.陳彥豪 (2023/12/1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12期》
通勤交通是道路擁擠和全球暖化的原因之一,如何引導民眾通勤採用綠色運輸,為運輸部門在面對2050淨零排放目標時的嚴峻挑戰。在此國際發展趨勢之下,台灣企業無疑也須將永續通勤及商旅納入淨零策略,透過採用綠色交通選擇來展示對環境責任的承諾;政府亦有責任為企業採取行動奠定基礎,因應不斷變化的工作模式、對不同票務模式及低碳交通的需求,完善公共運輸網絡與整合型智慧運輸服務模式,提升民眾使用公共運輸之意願。
交通運輸為人類經濟活動重要的一環,承擔旅客及貨物移動的任務,支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惟在經濟繁榮發展的同時,也對環境與都市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尤以私人運具大量使用,產生溫室效應、能源消耗、噪音與空氣汙染,並造成道路與停車空間的擁擠及時間的浪費。面對迫切的氣候危機,運輸部門需要更積極地採取行動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否則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機會將相當渺茫。本文將重點關注於國際對於通勤與商務旅行的減碳趨勢及策略,以及對於台灣運輸部門邁向淨零之啟示。
減少通勤與商務旅行的排放量已漸成為國際上關注的焦點,例如:英國鼓勵和支持企業提供淨零通勤、美國鼓勵由雇主提供員工綠色通勤方案、荷蘭開始以法律強制要求大型企業報告與工作相關移動的碳排放量。
通勤占公路運輸絕大多數的排放
通勤交通是道路擁擠和全球暖化的原因之一,占許多國家的運輸部門絕大多數的排放。在後疫情時代,隨著人們逐漸恢復至辦公室上班,通勤行為的排放量也將隨之增加,如何引導民眾通勤採用綠色運輸,為運輸部門在面對2050淨零排放目標時的嚴峻挑戰。
(一)英國
2020年交通運輸占英國總排放量的24%,為英國最大的排放部門,且國內交通的大部分(91%)排放來自於道路車輛(89 MtCO2e),其中貢獻最大的是汽車和計程車,占英國境內道路車輛行駛里程的76%及產生52%的交通排放(51 MtCO2e, Department for Transport, 2022)。就外出目的而言,2022年英國的「通勤」是僅次於「購物」的最常見旅遊目的,人均119次,與2021年相較增加19%,但與2019年(每人140次出行)相較減少15%,可能原因為此段時間在家工作和混合工作的增加。2022年最長出行距離為每人通勤1,008英里(約1,622公里),相較2019年每人1,276英里(約2,053公里)減少了21%。倫敦以外的英國居民及農區居民主要依靠「汽車」通勤,僅倫敦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最高達46%(圖1)。
圖1 2022年英國以主要交通方式和居住地區劃分的每人每年通勤出行比例

資料來源:Department for Transport (2023)。
綠色通勤、淨零排放、碳足跡管理、企業永續、交通減碳、低碳運輸、政策激勵、公共運輸、智慧運輸、環境責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