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瑞典AI發展模式之研析——科學園區的角色
黃永慧 (2021/06/09) 《台經月刊第44卷第6期》
近年人工智慧(AI)已成為各國重點科技發展動向,根據Gartner於2020年發布之「十大策略性科技趨勢」(Top 10 Strategic Technology Trends for 2020)中,趨勢十即為人工智慧安全,國際對於AI議題強化關注。在全球科技發展過程中,瑞典持續挹注創新元素,根據Sweden Sverige官方網站(注1)揭示,其GDP之3%用於研發和創新,其中AI占很大比重,而國際重要評比報告中,根據美國AI及機器人風險投資公司Thundermark Capital發布之2020年人工智慧學術研究(注2)排名,針對50個調查國家中,瑞典名列16,相較2019年進步一名;加拿大國際發展研究中心(Canada'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IDRC)委託智庫機構Oxford Insights發布的指數中,瑞典於2020年全球政府AI準備度名列第五,相較2019年進步一名,無論在研發投入、學術研究或政府準備,皆可見AI扮演重要地位,在國家總體政策推動下,瑞典科學園區為促進AI產官學研共同合作重要推手,本文由上而下從國家AI政策及相關計畫、瑞典人工智慧(AI Sweden)、主要科學園區AI科技走向等,一窺瑞典科學園區AI角色。
瑞典AI政策及計畫―政府及學校發起、串聯產業
根據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注3)發表的研究指出,國際AI競賽中,無論從AI專利數取得、AI專業學術機構質量等指標來看,美國和中國位居領先地位,歐洲則落後。瑞典深信要追上美中步伐,需透過資源整合、產官學研民協力合作凝聚優勢,開發滿足社會需求之新型解決方案能力,致力於發展AI研究和創新,提升長期競爭力。
早於2015年10月國內已發起AI相關計畫,由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主導,與多家產學機構共同推出Wallenberg人工智慧、自動系統及軟體計畫(The Wallenberg AI, Autonomous Systems and Software Program, WASP),致力於基礎研究、教育和人才招募;2018年5月瑞典創新署(Vinnova)發布了商業和公部門AI應用之潛力研析評估報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wedish business and society),透過創新項目和研究計畫進行策略性投資,目標為推動瑞典成為AI領域的全球領先國家。
同時,瑞典政府(Government Offices of Sweden)發布AI策略「國家人工智慧方法」(National approach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指出瑞典AI總體方向藍圖(非具體政策措施),概述政府針對國內AI開發和應用發展前端所需之條件評估,重點以「教育培訓」、「研究」、「創新應用」及「基礎設施」為優先發展領域。另強調政府需確保永續AI(道德、安全、可靠、透明)、開發標準和原則的目標,同時也指出現有國家法規,需定期滾動檢討審查國家人工智慧策略,以評估政策進展,促進AI開發和使用。針對前述「創新應用」則關切AI技術如何從實驗室落地至市場應用過程,此主導AI發展之建立、應用及布局,因此瑞典政策強調打造強大的AI基礎和應用研究環境、緊密鏈結領先的國際AI發展、建立AI應用發展之先導示範計畫及測試平台、預防和管理AI風險等,為滿足這些需求而推出以下措施。
瑞典模式、AI Sweden、科學園區、人工智慧、產官學研、資源整合、數據共享、創新治理、永續發展、AI應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