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突破傳統框架,巨量資料點燃微型信貸之火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突破傳統框架,巨量資料點燃微型信貸之火

謝文瑋  (2013/11/07)    《台經月刊第36卷第11期》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分鐘皆有成千上萬、各式各樣的數位資料產生,很多資料進行加值後,可延伸出許多極具效益的應用。因此資料經(Data Economic)逐漸成為科技應用發展的趨勢,其中「巨量資料(Big Data)即為當前國際極為熱門之議題。

 

巨量資料啟動資料應用新趨勢

   所謂的巨量資料是泛指規模大到無法透過一般軟體工具,在可接受的時間內擷取、管理、處理與應用之資料量,主要之特性為大量(Volume)、多(Variety),以及即(Velocity),具這些特性之資料即可稱為巨量資料。正因這些特性,遂得以延伸許多不同的資料應用模式,例如:製造業可應用至產品開發、品質管控等;醫療業可應用至疾病預防與照護、手術風險診斷等;服務業應用至顧客關係管理、客源開發等,各產業皆可發展出多元應用。

   金融領域部分,國際間亦有許多應用,尤其金融海嘯過後,各國監管機構紛紛祭出更嚴格的規範,要求金融機構增加資訊透明度、降低資訊不對稱、加強稽核和提高風險控管。故金融機構為了達成上述要求,必須擁有更多的資料,因此使得金融業者必須蒐集、彙整與處理更多類型的資料。而巨量資料分析技術則可協助金融機構處理大量的資料,有利於金融機構降低資訊不對稱,減少授信風險與不必要之損失。

   麥肯錫顧問公司亦於2013年的New credit-risk models for the unbanked」報告中,對巨量資料應用至信用評估之效益與方法進行一番說明,讓更多人了解到巨量資料於金融領域之潛在效益。例如:透過巨量資料,可協助金融業者更了解貸款申請人,有效降低詐欺融資案等。除了信用評估等風險分析方面的應用外,金融機構亦將巨量資料用於行銷領域,透過大量的消費行為資料、交易資料、客戶資料等作為開發客源、新產品規劃,以及顧客關係管理等應用。

   檢視巨量資料應用於金融業之概況(附表),其中「Big Data Small Loan」(大數據、小貸款)是將巨量資料應用至「微型信貸」領域,將資料作為傳統授信評估資料的補充資料,以「非傳統授信評估資料」,補足貸款者信用資料不足處,提升可評估性,使得許多評估性低之微型企業與個人得以順利獲得短期貸款。國際間已有許多運用此模式發展微型信貸商品之案例,亦有許多資訊處理機構運用此模式,協助金融機構受理微型、個人貸款業務,間接地幫助到微型企業與個人。由此可見巨量資料應用至微型信貸領域所帶來之效益相當大,故本文後續探討焦點將以巨量資料作為非傳統授信評估資料應用,以及國際微型信貸應用巨量資料案例與我國目前的概況。

巨量資料金融科技信用評估微型信貸風險管理社群數據電子商務金融授信模型普惠金融數據應用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