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新創環境發展可以更好
台經院 (2025/07/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7期》
新創企業是一國創新發展基石,對於帶動經濟成長與就業具有顯著效果,也因如此,新創政策往往成為一國重要發展策略。我國行政院於2024年核定「亞洲‧矽谷3.0推動方案」,在「新創雨林生態成長茁壯」發展策略中,提出「優化新創成長環境」之重點工作項目,不僅展現政府對新創企業之重視,也揭示整體新創生態系統建置的重要性。不過,新創企業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要件才能持續成長?除了前述方案策略中所提及的人才與法規外,是否還有其他制度、環境、政策等因素是目前亟需改變與跨越的?或許值得進一步深思。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也許可以先來看看別國做法。以日本為例,因面臨高齡化、少子化、長期通縮、消費疲軟、缺乏創新、投資不足等困局,前首相岸田文雄特別提出「新資本主義」概念,並將科技創新與新創企業視為其中兩大支柱,嘗試解決日本刻正面臨的經濟困境。其於2022年推出「新創培育五年計畫」,設立「新創擔當大臣」,並將2022年訂為日本「新創元年」,規劃在2023~2027年投入10兆日圓,將日本獨角獸數目從2023年年底7家拉高到2027年100家,同時創造出10萬家新創企業,藉由鼓勵新創企業發展帶動日本產業革新。
無獨有偶,一向自詡創新能力強大的韓國,近年來也積極投入新創環境之建設與改善。其除於2022年推出「K-Startup全球擴張策略」外,亦於2023年公布「韓國新創企業綜合措施」,打算透過投入更多資金與資源,將韓國打造成亞洲第一、全球前三大新創強國。2025年4月韓國中小及新創企業部進一步倡議「全球加速支持計畫」,結合包括韓國農業技術振興院、教育科技產業協會及專利資訊研究所等各部會轄下機構,憑藉其專業培育經驗與海外擴張資金,支持具有前景的韓國新創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擴張與立足。
此外,2025年榮登美國商業雜誌《CEOWORLD》編製全球創新指數(World Innovation Index)榜首的新加坡,這幾年對於新創企業推動與發展雖然沒有端出特別政策牛肉,但從其政府預算書中可以看出,仍有非常龐大經費與預算用以支持創新創業發展。譬如,在2021~2025年期間,大約投入新加坡幣250億元促進研發與新創發展,同時在2024年為「新創―投資計畫」(Startup SG Equity)再投入4.4億元,針對處於早期與初期成長階段的精深科技新創企業提供更多資金援助。2025年為連接全球新創企業,新加坡政府甚至推出「一站式創業服務中心」(StageOne),提供有意赴新加坡發展之國際新創企業各式各樣的落地服務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個國家除了政府積極投入資金與政策資源協助新創企業發展外,另外也都透過租稅優惠、津貼補助等方式,鼓勵大型企業投資或併購新創企業。其中,日本為了鼓勵開放創新,對企業投資與併購新創企業,額外提供25%所得額抵減優惠措施;韓國則是對於企業併購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併購金額10%的稅額抵減;而新加坡對企業併購新創企業提供的誘因,則是高達25%的併購津貼。
當然,除了政策支持與租稅優惠外,人才培育、資金活水、市場鏈結等各方面,都是各國促進開放創新及扶植新創企業的重要發展策略。譬如,在人才培育方面,新加坡利用SGInnovate創業平台媒合技術人才,日本則深化大學創業精神的培養,以及在校園內提供更多商業化實驗場域;而在資金活水方面,日本包括政府相關的中小企業基盤整備機構,擴大投資規模至200億日圓,另產業革新投資機構(Japan Investment Corporation)也新設2,000億日圓創業成長基金,韓國則是夥同公私部門,共同成立規模高達2兆韓元的韓國創業基金;最後在市場鏈結方面,新加坡為了幫助新創開拓海外市場,甚至透過鏈結海外夥伴設置國際節點「全球創新聯盟」(Global Innovation Alliance),提供新創海外對接與落地資源。
儘管上述只概略列出日本、韓國及新加坡做法,但見微知著,面對經濟復甦步調緩慢與高度不確定性的未來,各國支持新創環境發展的決心,絕對不容小覷。台灣,當然也不會例外。而且,以現時台灣新創環境發展觀之,我國政府在政策措施、資金活水、市場鏈結與人才培育等方面,也均有類似與相關措施,做得並不會比其他國家少,也不會比較差。
只是,好還要更好。就以2025年4月三讀通過的《產業創新條例》修正案來說,雖然已將租稅優惠範圍擴大,把人工智慧(AI)與節能減碳等新興領域納入,並將投資抵減金額上限從新台幣10億元提高到20億元,另外也放寬新創投資條件,鼓勵更多資金投入,不過,相較於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等國均有將企業投資新創企業提供稅賦抵減,我國在此次修法仍未將租稅優惠適用對象放寬至企業與法人機構,或許就是未來可以修正調整之處。
除此之外,針對人才培育,2025年5月底行政院已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正草案),預計透過擴大適用對象、延長數位遊牧簽證停留期間、放寬申請永久居留規定,及優化台灣攬才留才環境等四大面向,來提高台灣爭取國際人才的競爭力。這一方面,若能進一步結合新創生態環境發展,讓國際及本地人才可以更為新創企業所用,甚至帶動創新創業氛圍、引領風潮,想必更能壯大台灣整體產業實力,成為未來經濟成長的重要養分。
接下來,如何讓台灣新創環境發展可以更好?相信政府心中,已有答案!
新創政策、亞洲矽谷3.0、產業創新條例、租稅抵減、國際人才、創業基金、併購誘因、創新生態系、全球創新聯盟、數位遊牧簽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