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G20+1非洲新局:歐盟規範性權力與對非投資戰略轉向
張雅程 (2024/12/05) 《台經月刊第47卷第12期》
非洲聯盟成為G20一員將屆滿一年,G7與G20之間的洛比托走廊計畫顯示歐盟對非洲投資策略的轉變,從單純基於價值的對非投資,發展到與中國競爭,並在路線上與美國合而不同的區隔。本文從歐盟「規範性權力」概念出發,闡述其援助非洲的價值基礎,並回顧歐盟如何以價值輸出為核心確立對非夥伴關係,分析歐洲模式在面對中國影響下,如何透過G20議程,與美國的民主聯盟共同鞏固以規則為基礎的能源合作和供應鏈策略。
非洲大陸作為全球南方國家的主要組成,近年來備受矚目。2023年在全球南方之一的印度舉辦G20峰會上,非洲聯盟(AU)正式成為20國集團(Group of Twenty, G20)的一員,原本的G20變為「G21」,彰顯這片擁有豐沛關鍵礦物儲量的大陸在全球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近年來非洲國家並不平靜。受中國「債務外交」(Debt Diplomacy)的影響,非洲在國際社會的形象時常被刻畫為缺乏自主行動能力,部分國家陷入高負債,形成「飲鴆止渴」的困境。根據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研究顯示(Acemoglu & Robinson, 2012),非洲的資源豐富地區在殖民時期實行的掠奪性制度,導致財富與權力集中於特定菁英,從而造成綿延至今、難以改變的資源剝削結構;現有研究亦顯示,關鍵出口資源(Primary Commodity Export)豐沛地區(如石油、鑽石或現金作物等)常飽受衝突所擾(Collier, Hoeffler & Rohner, 2009)。時至今日,非洲的政治決策菁英不僅掙扎於建立治理框架,還被捲入大國地緣政治競逐。
隨著中國在非洲的崛起與擴張,西方國家紛紛重新審視對非政策。這一轉變逐漸反映在包括G20等多邊組織的聯合聲明中。尤其針對中國在非洲關鍵礦物供應鏈的掌控,歐盟成員國開始思考如何藉由其前殖民國的歷史角色來深化與非洲的聯繫。
本文將探討歐盟在中國地緣政治擴張背景下,如何調整其對非洲的合作關係,並對G20的非洲議程帶來影響。首先,本文從歐盟「規範性權力」(Normative Power Europe, NPE)的概念出發,闡述其援助非洲的價值基礎,並回顧歐盟如何以價值輸出為核心確立對非夥伴關係。在非洲聯盟加入G20屆滿一週年之際,本文將分析歐洲模式在面對中國影響下,如何透過G20議程,與美國的民主聯盟共同鞏固以規則為基礎的能源合作和供應鏈策略。
「全球門戶計畫」是歐盟最具地緣戰略意圖的全球供應鏈投資計畫,強調綠色能源轉型、數位連結性和當地創生就業等治理目標。其中最受矚目的洛比托走廊計畫象徵歐盟對非合作拓展至多邊層級,在G20與多邊合作具特殊意義。
G20+1、非洲聯盟、歐盟對非戰略、洛比托走廊、全球門戶計畫、中國一帶一路、關鍵礦物供應鏈、規範性權力、永續發展、地緣政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