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13:氣候行動之國際發展趨勢
蔡佳勳 (2024/02/09) 《台經月刊第47卷第2期》
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mmit)於2015年9月通過「2030永續發展議程」(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並發布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同年12月於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第21屆締約方大會(COP21)簽署「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2023年的COP28中更首次全球盤點,以作為檢討和修正氣候行動的基礎。本文透過觀察近幾年中國、美國、歐盟與日本於SDG13「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的政策、措施與成果,進而了解各國採取的行動與國際氣候行動的發展趨勢,最後盤點我國的推動措施後,提出對我國的借鏡之處。
中國自十一五開始,推動全面綠色轉型與節能減排;美國《降低通膨法案》期於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50~52%;歐盟會員國更新NECP的八項參考建議;日本在最新國家自願檢視報告中提及涼爽地球行動2.0,採取積極舉措應對全球暖化。
SDGs13氣候行動目標與國際氣候現況
SDGs13為聯合國SDGs的第13項目標,即指氣候行動,以完備減緩調適行動來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透過:(1)加強對氣候災害的抗災能力和調適能力;(2)將氣候變遷措施納入政策和規劃;(3)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知識和能力;(4)執行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5)促進建立機制,提高規劃和管理能力等五個目標,來制定應對氣候變遷的行動做出必要的改變,來降低氣候變化的速度與範圍,及其對生態系統和人類活動所造成的諸多影響。
根據2023年11月20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所發布的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 2023),指出在氣候變遷方面,2022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創下57.4 GtCO2e的新紀錄,2023年9月不僅是有史以來最熱的月分,而且還比以往的紀錄高出0.5℃,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8℃,若依照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趨勢,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上升攝氏2.5~2.9℃。為了達到巴黎協定的2℃與1.5℃目標,在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分別下降28%與43%。報告中亦提及到,全球中等與低等收入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占全球2/3以上,為了不影響發展需求,僅能透過降低其排放增加的方式來協助達到巴黎協定的目標。也因此對於那些高碳排放的國家而言,它們更有責任、義務採取更積極的氣候行動,並協助開發中國家財政和技術支援,提供其緩解與調適極端氣候能力的機會。
各國SDG13氣候行動實踐
以下將透過了解全球前兩大碳排量國家:中國、美國,及氣候行動的領導者歐盟,與常被視為亞洲國家代表的日本等四個國家之氣候行動政策與成果,以了解國際之氣候行動發展趨勢。
(一)中國
氣候行動、永續發展、碳排放減量、全球暖化、能源轉型、巴黎協定、再生能源政策、國際合作、溫室氣體減排、台灣氣候政策
分享: